巍巍秦岭,层峦叠翠,仿佛无言的史书,将无数壮烈篇章深藏于褶皱沟壑。2025年5月,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烈的敬仰,商南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寻保传”小队,深入清油河镇团坪村寻访九十年前牺牲的刘家花屋苏维埃政权赤卫队队长胡敦有烈士遗骸埋葬地。
寻根:青山无言埋忠骨
从县城驱车沿清腰路朝北行驶三十余里到团坪村后,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一行人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山坳。齐腰的荒草疯长,藤蔓纠缠,如同时光布下的迷障,试图将一段血染的记忆永久封存。山风穿过林隙,低回如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腐叶的气息,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历史的沉寂。“就在那棵树下……”老者的声音带着穿透时空的沉重。大家的心瞬间揪紧,奋力劈开荆棘。终于,在几株虬曲的枝干荫蔽下,一处几乎被落叶和荒土湮没的隆起,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墓碑,没有标识, 只有几块风化严重的青石,倔强地拱卫着方寸之地。阳光艰难地穿透浓密的叶隙,斑驳地洒落,仿佛为这沉寂的角落投下一束迟来的追光。那一刻,万籁俱寂。唯有山风掠过树梢的鸣咽,仿佛在低语着九十年前那场惨烈的战斗。时空交错, 眼前的荒冢与革命先辈壮烈牺牲的场景形成了强烈对比,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苍凉与崇高深深震撼了大家。让烈士英灵安息、让烈士精神传承,是新时代检察人义不容辞:协调推动史料比对,引入专业技术鉴定,走访求证知情者、烈属……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如同一次庄严的历史解码,每一步,都怀着对历史的虔诚和对英灵的敬重。最终确认这片被青山环抱、 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正是1935年为掩护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的赤卫队长————胡敦有烈士的长眠之所。那一刻,这处被荒草遮蔽的角落,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它骤然有了名字,有了温度,有了穿越时空、重逾千钧的力量。这次深山叩问,是商南检察院“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最具象、最触动人心的注脚。
铭记:峥嵘岁月洒热血
1935年5月18日,中共豫陕特委书记郑位三率红二十五军豫陕游击师进驻清油河两岔河刘家湾,经过广泛发动群众,红军于次日在刘家花屋前召开1200多人的群众大会,宣讲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建立苏区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的重大意义,经过群众选举,成立了刘家花屋区苏维埃政府,点燃了土地革命之火。“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短短数月间,苏维埃政府带领群众打击土豪88户,焚烧地契债簿,将4350石土地、244间房屋、120余头耕牛分给世代受压迫的农民。1935年8月,苏区遭到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国民党庞炳勋部大举“清剿”游击队。时任祝家店赤卫队队长的胡敦有,在掩护群众转移时不幸被俘。面对酷刑,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用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崇高的革命信念,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胡敦有烈士是千千万万牺牲在商南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英雄缩影,他们的忠诚信念、 为民情怀、斗争精神和无畏牺牲,是融入这片土地最深沉、最宝贵的红色基因,也是激励新时代检察人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守护:红色基因永传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安葬办法》,在充分尊崇烈属意愿的基础上,商南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联合相关部门,将胡敦有烈士遗骸迁葬至商南县烈士陵园,使其英魂终得归所,与战友共沐荣光。鲜红的五角星与金色碑文,无声诉说着信仰的永恒。此次迁葬,是商南检察深化“寻保传”活动的生动实践,是以法治力量尊崇英烈、抚慰历史的庄严宣示。近年来,商南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协同各方力量,通过公益诉讼精准监督、健全协作机制、延伸社会治理职能等举措,系统推进县域内刘家花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白鲁础会议旧址等重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精神传承,使革命遗址成为“活的历史教科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蓝”守护“中国红”的忠诚担当。
此次寻访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检察机关在文化保护中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在商南这片被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新时代检察人要以历史的自觉,传承先烈的忠诚与担当,持续开展“寻保传”活动,筑牢法治屏障,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 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为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贡献坚实的检察力量!(王梅影 谢好)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