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学意正浓。愉快的国庆假期余韵未散,镇安县第三小学师生们已携着旅途的见闻与假期的沉淀,回归熟悉的校园,共同开启一段崭新的教学研修之旅。
识字教学显智慧,书声琅琅有韵味
本次语文组示范课由市级教学能手代婷老师执教《彩虹》一课,本节课教学目标准确,过程清晰流畅,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朗读为重点的教学理念。整堂课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亮点突出,扎实有效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对语文“基础”的牢牢把握,将识字教学落到了实处,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字理识字,追根溯源显智慧。
对于“虹”字的教学,教师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认读和记忆上,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字理识字法。通过解析“虫”和“工”的构字缘由,将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古人认为彩虹是一种巨大的双头虫)。这种方法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识记,赋予了汉字以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和热爱,是识字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对比辨析,突破难点有方法。
“坐”与“座”的区分是低年级常见的形近字难点。教师通过对比辨析,引导学生从字义和用法上进行区分,并巧妙地结合动作演示(如“请坐下”与“一座山”的肢体表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种“在做中学”的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使难点轻松得以突破,学生印象深刻。
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教师始终坚持“随文识字”的原则,将生字新词的教学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过程中自然地与生字相遇,教师再相机进行指导。这样做,使得生字不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有情感、有温度的文本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对字词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
朗读指导,层层递进显层次。
教师的朗读指导富有层次性。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带着动作、想象画面地读,指导扎实有效。特别是结合图片展示,将美丽的彩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朗读,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文中对彩虹的赞美与好奇之情,语文的“味”在朗朗书声中得以充分体现。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低段语文课。若要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提一点建议,或许可以在想象空间这个方面稍作探索: 在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的同时,可以适时地“关上”图片,鼓励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心灵之眼去“看”课文中的彩虹。这样既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想象力,也能让语言的魅力从直观感受内化为个人体验。
总而言之,代老师的这堂《彩虹》课,是一节基础扎实、方法灵动、富有实效的低年级语文示范课。教师准确把握了二年级学生的学情,以识字和朗读为双翼,通过字理、辨析、动作、图片等多种教学策略,既让学生收获了扎实的语文知识,又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整堂课如彩虹般绚丽多彩,又如基石般沉稳坚实,充分展现了执教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课后,进行了评课研讨,为大家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提供了沃土,真如秋日里的一场甘霖。愿大家以课为媒,以评为镜,在倾听与探讨中,相互启迪,共同成长,让教育的智慧在秋日的校园里熠熠生辉。
音乐组教研活动在谢霞老师别开生面的《乃哟乃》土家族民歌公开课中拉开帷幕,谢霞老师以生动的教学实践诠释了新课改理念,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本节课紧扣新课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核心,亮点突出。教学中,谢霞教师以“音乐魔法盒”“摆手晚会闯关”等游戏化活动贯穿始终,将音符认知、歌曲学唱融入趣味情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有效突破“准确演唱135三个音”的难点。
在达成“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谢霞教师延伸土家文化介绍与摆手舞教学,实现音乐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落实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目标。创编环节鼓励学生通过乐器、舞蹈、声势等多元形式再创作,更激发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整堂课从“聆听感受”到“实践创造”,环节设计层层递进,既完成了知识技能教学,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爱上民族音乐,是一堂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质示范课。
本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课堂展示,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盛会。它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传、帮、带”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营造了深耕教学、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镇安县第三小学的教师们将不断精进教学艺术,提升保教质量,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注入更专业、更鲜活的教育力量!(韩艳 杨柳)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