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从东方露出半边酡红的笑靥,紫阳县边陲小镇麻柳社区多乐玩具分厂的大门徐徐打开,一位中等个,身材苗条,动作干练,年轻阳光的女子一脸微笑,迎接着前来厂里上班的职工们。这位洒脱和蔼的八零后名叫邢华菊,家住麻柳村五组,现任麻柳社区多乐玩具厂的主管。
作为麻柳镇本地人、也是社区工厂的生产主管,为“把产品做好,让老板有钱赚,自己有活干”,邢华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职尽责,多措并举,对集镇安置点闲置房屋进行了大装修,解决了公司厂房,货运电梯及消防设施等问题,不断扩大了社区工厂规模,在她的身体力行下,公司由年生产玩具10万余只的一个小厂,一下子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收入,突破了100万以上的大厂。并解决了集镇安置点居民就业岗位112个,其中有44个贫困户,靠学到的手艺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钥匙。
麻柳镇地处偏远,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贫困人口较多。为了稳定员工就业,解决厂里员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照顾的状况,邢华菊多次与厂领导沟通协调争取,在她不厌其烦,三番五次努力下,厂里开设了一间儿童书屋,购买了电视、图书和玩具。这样,员工的孩子们放学以后,通过家长接到工厂学校,由公司聘请的一名专业老师进行学习辅导,还购置了冰箱和微波炉,可以存放和加热自带饭菜,让年轻媳妇既能在家门口上班赚钱,又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温馨的服务,热情的关怀,解决了在厂里上班妇女们的后顾之忧。
为尽快熟练掌握缝纫技术,邢华菊率先垂范,通过大胆的摸索,不分昼夜的钻研,在没有任何技术帮助与支撑的情况下,她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毛绒玩具的缝制技术。并发扬“传帮带”精神,手把手教会了其他员工毛绒玩具的缝制技术。尤其是对年龄大,一直从事粗重农活的妇女,她会一遍又一遍地做示范,一遍又遍地纠正她们的错误。
邢华菊不但在工作上是为职工传授手艺的好老师,也是职工生活中的好姐妹。2019年9月的一个晚上,下班的时候,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大家都没有带雨伞,十分焦急往家跑。突然雨雾中冲出来一辆摩托车,将一位下班的同事撞倒在地上,见此情景,邢华菊立刻停下了回家的脚步,她二话没说,背起壮硕的同事就往镇中心医院赶,让医生及时地为她处理了伤口。厂里有身体残疾的男职工,上下卸货不方便,邢华菊总是主动带领其他女员工帮忙装卸货物,甚至做起了搬运工,她的亲情举动,使社区工厂人员做到了“零流失”,保证了工厂健康有序的中正常运营。
2021年1月,厂里的一位职工老公出了车祸,她积极组织发动了多乐公司全体员工捐款行动,所筹得的伍千多元善款,她专程乘车到市里,把钱亲自送到了在安康市中心医院,照顾患者的员工手中。2022年11月 在友邦千盛公益活动,邢华菊组织厂里的员工积极加入了他们的捐献队伍,把捐来的大量物资及时送到了高龄老人的家里……一桩桩凡事,道出人间烟火;一件件实事,散发爱的温度。
2020年3月邢华菊被安康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安康市脱贫攻坚最美女性工作者”荣誉称号;2021年,她带队参加由安康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举办的,安康市新社区工厂缝纫技能大赛,并取得了“毛绒玩具个人赛二等奖”,“毛绒玩具组团队赛三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7月她被安康市妇女联合会, 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全市新社区工厂最美女工”荣誉称号;2022年11月邢华菊被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康市劳动模范”称号。
面对未来,邢华菊信心满满。当笔者问起她在企业的最高理想时,她目光坚定,语气坦然地说:“我在企业最高的理想是,扩大企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留下更多女性在家里就业,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孤独和思念。”(叶柏成)
责编:刘亚莉
编辑:鄢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