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谢娟:三尺讲台存日月 一腔热忱育新苗

谢娟,女,本科学历,一级语文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至2025学年度担任六年级4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曾先后荣获柞水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IMG_257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始终相信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温暖邂逅,语文是心灵与心灵的诗意对话,而班主任的角色,则是这邂逅中最温柔的摆渡人。在她的语文课堂上,抽象的文字化身为跃动的精灵,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流淌着汉语的韵律之美,天马行空的想象里蕴藏着文学的温度。她以”让每朵花儿都能绽放独特芬芳”为教育初心,在三尺讲台上用心描绘着平凡却动人的育人画卷。
以热爱为起点,让教育成为心之所向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从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骨子里对孩子的喜欢,对教育的向往。”这是谢娟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教育生涯的起点。19年前,她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憧憬,走进了小学教室,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听着他们奶声奶气地喊“老师好”,她就暗下决心:“要让这些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能笑得开心。”这份初心,像一颗种子,在十九年的时光里深深扎根,长成了如今枝繁叶茂的“教育之树”。

IMG_258

以担当为本色,在平凡中践行育人使命

“既然选择了做老师,做班主任,就要担起这份责任——不仅要教他们读书,更要教他们做人。”这是谢娟老师对“担当”的理解,也是她的行动准则。作为语文教师,她的担当体现在“让每个孩子都跟上队伍” “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提前20分钟到学校,检查教室的门窗、桌椅、饮水机,确保孩子们走进教室时,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每天放学后,她会再检查一遍教室,看看有没有孩子落下文具,有没有未清理的垃圾,甚至会把歪斜的课桌椅一一摆好。她说:“孩子们在教室里待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我得让他们觉得这里和家一样温暖。”

以敬业为准则,用专业诠释育人真谛

十九年,6900多个日夜,谢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她从不是校园里“最耀眼的那一个”,却用“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姿态,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为了备好一堂课,她会反复琢磨教材,查阅资料,甚至在家对着镜子练习讲课;为了设计一个适合班级的活动,她会熬到深夜,画方案、列清单,确保每个细节都不出错。带毕业班时,她常常抽在校时间帮学生复习功课,却从不说一句辛苦。有人问她:“教了这么多年,又当班主任,不累吗?”她总是笑着说:“习惯了,看到孩子们有进步,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IMG_260
以真诚为桥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老师不能只做‘高高在上的教导者’,更要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朋友’。”这是谢娟老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也是她班主任工作的生动写照,在学习上,她是严格又耐心的“良师”。讲解课文时,她从不满足于“讲清楚”,而是引导孩子们“想明白”。在生活中,她是贴心又温暖的“益友”。她认为“好的教育,是用真心换真心。”谢老师记得每个孩子的“小愿望”:帮想当主持人的女孩争取升旗仪式的发言机会,带喜欢科学的男孩参加学校科技节,甚至在下雨天,把伞让给没带伞的学生。孩子们总说:“谢老师就像我们的大朋友,什么心事都能跟她说。”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她的班级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也让孩子们对她有了“说不完的话”。
以坚守为常态,诠释教育情

十九年光阴,足以让青涩的果实成熟,让稚嫩的幼苗长成大树。而她始终坚守在小学教育的一线,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细致批改每一本作业,耐心回复每一条家长消息,妥善处理每一件班级小事。同事们说她“像上了发条的钟表,永远精力充沛”,她却笑称“是孩子们的活力感染了我”。这份“默默无闻”的背后,是不事张扬的奉献;这份“兢兢业业”的坚持里,是深入骨髓的教育情怀。当看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来看望她,当收到家长发来的“孩子现在特别懂事”的消息,她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最珍贵的回报。

十九载春秋流转,变的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脸庞,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热爱与担当。如今,她依然站在小学语文的讲台上,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孩子们,继续书写着属于她的教育故事。因为她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遇见,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她,愿做那棵始终扎根土壤的树,那片温柔推动的云,那个默默唤醒的灵魂,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上,继续耕耘,静待花开。(供稿: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