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广泛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锦绣汉阴献智出力、建功立业,充分展现各机关党组织走在前、作表率和党员干部争当排头兵的风采,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县委组织部、县委直属机关工委、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锦绣汉阴党旗红 机关党建走在前”宣传专栏。
这一期让我们一起倾听汉阴县住建局派驻紫云南郡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孙普的驻村故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汉阴县住建局派驻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的驻村第一书记孙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将党建作为“主引擎”,以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为创新抓手,为紫云南郡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振兴新路。
(一)强基铸魂,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孙普深知,建强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驻村伊始,他便将夯实党建基础、建强战斗堡垒作为首要任务。
筑牢思想根基,规范组织运行。他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社区党员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显著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力提升。
注入源头活水,建强骨干队伍。着眼于社区长远发展,他高度重视后备力量培养。积极从优秀青年、产业带头人中物色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成功发展新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为党组织持续输送了新鲜血液,有效破解了人才储备不足的难题。
激发先锋动能,引领共建共享。孙普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区,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关键领域亮身份、冲在前、作表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发挥,有效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共建和谐美好社区”的生动局面日益形成。
(二)创新破局,凝聚组团服务“强合力”
面对资源分散、力量单薄的难题,孙普积极响应汉阴县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号召,主动联合新华村、王家河村、马鞍桥村、五坪村、仁河村、五星村等周边6个村的第一书记,打破地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组团破“销”题,畅通产业富民路。农产品销售难是困扰群众增收的痛点。当紫云南郡农业产业园的西瓜面临滞销风险时,孙普迅速行动,牵头组织“第一书记团”。一方面,巧借新媒体东风,邀请本地知名网红“汉阴波哥”,带领第一书记们化身“带货主播”,深入瓜田进行现场直播。他们切开红瓤黑籽、汁水丰盈的西瓜,直观展示品质,瞬间点燃了网友的购买热情,直播间订单纷至沓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派出单位和后方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商超企业,广泛开展线下消费帮扶。仅一天时间,团队便成功售出西瓜7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万余元,不仅解了瓜农的燃眉之急,更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渠道,打响了“组团助销”的品牌。
联动强治理,共建和谐新社区。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团队力量同样功不可没。孙普协同社区“两委”,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他指导并督促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强化村务监督,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组团成员定期交流经验,共同研讨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同时,联合组织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了崇德向善、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
(三)硕果盈枝,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在孙普“党建强基+组团服务”双轮驱动模式的持续推动下,紫云南郡社区及周边区域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产业兴,发展根基日益厚实。组团服务的资源整合效应,有力助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紫云南郡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形成了大棚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多元并进的产业格局,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民生暖,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产业兴旺带来了收入的显著增长,群众生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治理优,善治格局加速形成。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通过组团服务协同治理,社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高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日益成熟。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孙普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组团服务”模式破题开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的奉献与担当。他不仅为紫云南郡社区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展望未来,他将继续锚定目标,深化拓展“组团服务”内涵,为紫云南郡及周边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让希望的田野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来源:汉阴县委直属机关工委、汉阴县住建局党组)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