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五十三载医者路 一片丹心暖乡邻 ——记柞水县杏坪镇中心卫生院柴庄分院最美医生杨礼丹

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金钱和流域提起杨礼丹大夫,许多老人都会露出安心的笑容。这位四方脸、浓眉大眼、带一副老花眼镜,说话温和、带一脸微笑、中等身材年近耄耋的老医生,已在这片土地上行医五十三载。从青丝到白发,从“赤脚医生”到乡镇医院骨干,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基层医疗一线,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ed199ce40d3da2bfaad6989e8491f9c

2017年,已经退休的杨礼丹放弃高薪聘请,毅然返回家乡杏坪镇柴庄社区,接受杏坪镇中心卫生院柴庄分院的返聘。如今的他,依然坚持每日坐诊。“杨大夫,有您在,我们这些老人家看病心里就踏实了!”前来复诊的尹合德老人拿着药方感慨地说。这样的场景,在柴庄卫生院每天都在上演。

“医”路启程:深山里的赤脚医生

时间回溯到1973年的春天。柞水县原柴庄乡庆祝村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全村不到三百人分散居住在“五梁两沟六洼八坡”上。交通不便,缺医少药,村民看病要步行数十里山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刚初中毕业的杨礼丹被村里选为“赤脚医生”。

“当时什么都没想,只觉得乡亲们需要医生,我就得上。”杨礼丹回忆道。没有师傅带,他就借来医学书籍自学;没有药,就上山采集中草药;没有经验,就向同行请教和自学深究。一次为了验证一个治疗关节炎的方子,他亲自尝试导致浑身起疹,却因此掌握了药性配伍的诀窍。

1975年,勤奋好学的杨礼丹如愿考入商洛卫校深造。两年系统学习后,他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返回家乡继续当“赤脚医生”。“乡亲们需要我,我就回来。”简单的话语,道出他毕生的坚守。 7c370890fef7f7c380dd2e594ec1730

“医”心为民:行走的健康守护者

1980年,因业务能力突出,杨礼丹被招录为原柴庄乡卫生院正式医生。身份变了,但他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改。当时的柴庄乡地广人稀,没有通村公路,出诊全靠步行。杨礼丹的医药箱里总是装着听诊器、血压计和一些常用药物,走到哪就看到哪。谁家老人有慢性病,谁家媳妇要生产,谁家孩子该接种疫苗,他都了然于心。

“杨大夫不只是看病,还教我们怎么防病。”村民王大姐回忆说,“他总说如今生活好了,要‘少盐多醋、少车多走’,让我们饮食要清淡,平时要多走动。”在杨礼丹的坐诊台上,总是放着一摞厚厚的健康档案和几本翻旧的医学书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说,“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都得记清楚。”五十三年来,他记录的学习笔记数十本达十几万字、记录的健康档案已超过万份,成为当地居民健康史的活档案。 134ef660e77c81777feafe04ed01ad2

“医”路奉献:荣誉背后的担当

1992年,杨礼丹因工作出色被调往凤镇区医院。在那里,他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长,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他先后获得“商洛市十大杰出医生”、陕西省“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和县级医疗卫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但最让杨礼丹自豪的不是这些奖杯证书,而是百姓的口碑。“杨大夫看病认真,药不贵、还管用”,这是当地群众对他的一致评价。曾经一个深夜,有人敲窗捎来口信,晨光村田家坡村民王树凤病情危重,请杨医生上门去给救治。他二话不说,不顾夜黑路远,独自一人立即起身出诊,在羊肠小道的山路中步行十余里,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样的事情,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

“医”如初心:退而不休报乡恩

2017年,本应安享晚年的杨礼丹作出了一个让家人不解的决定:返回家乡,接受杏坪镇中心卫生院柴庄分院的返聘请求。“现在的柴庄分院条件好了,有了通村通组水泥路,有了诊疗新设备,但缺有经验的综合型医生。”礼丹说,“这里是我的根,乡亲们需要我,我就回来了。”

如今,柴庄卫生院的诊室里,每天都能看到杨礼丹忙碌的身影。他耐心询问病情,仔细检查体征,不时还向年轻医生传授经验。虽然已是七旬高龄,但他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减,经常研究最新医学文献,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诊疗服务技能。

“医者仁心:家与业的取舍

“舍小家顾大家”,是同事们对杨礼丹大夫的评价。五十三年来,他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患者,在他的意识里,很少有礼拜天节假日,只因工作需要,他就义无反顾的一心一意去付出,对家人却亏欠太多太多了。

妻子一个人承担了家中农活和抚养子女的重担,儿女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说没有遗憾是假的,但家人理解我,支持我。”杨礼丹眼中闪着泪光,“当医生就是要奉献,这一点我作到了问心无愧。”

如今,杨礼丹的女儿杨霖、儿子王棋也都走上了医疗岗位,继承了他的医者仁心。“父亲用行动教会了我和弟弟什么是医者的责任。”杨大夫女儿已在柞水小有名气的牙科医生杨霖如实说。

在秦岭南麓深处的柞水、镇安、山阳三县交汇处——柴庄小镇上,杨礼丹大夫就像一盏明灯,无论风雨多大、夜有多深,始终温暖着每一个农家人的心。五十三载行医路,他初心如磐,将“人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写在春夏秋冬、田间地头、乡村农家和风雪夜路,也写在了一个个村民们的笑脸上。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看下去。”杨礼丹抚摸着伴随他多年的听诊器微笑着说,“医生这个职业,是我一生的选择,无怨无悔。”

这位老乡村医生的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崇高情怀,用坚守和奉献守护着亿万百姓的健康福祉。

真可谓是:五三春秋丹心路,

一生坚守梓桑情。

夕晖灿处乡村暖,

壶济苍生厚德铭。

供稿:吴履山 张宏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