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
法槌声响,庄严肃穆。11月7日,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在平利法院准时开庭。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审判庭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考官”。他们神情专注,时而低头记录,时而凝神思索,他们正是平利法院邀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干部以及检察院的“监督员”们。
主动打开法庭大门,将庭审过程“晒”在阳光下,是平利法院自觉接受监督、推进司法公开的常态化举措。本次活动的开展,通过“零距离”的观摩,让各界更直观地了解审判工作,为我们审判工作“把脉”。

现场“考试”
没有剧本,全是真实交锋。从法庭调查到激烈质证,整个庭审过程如同一场高水平的“现场教学”。
主审法官就是这场教学的“主讲人”,通过沉稳掌控节奏,精准归纳焦点,整个庭审行云流水,专业范儿十足。而台下的“考官”们则神情专注,仔细审视着庭审的每一个环节。
开门纳谏
庭审结束后,“考官”们趁热打铁,纷纷发表意见。
“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很到位!”
“程序规范,庭审效率高,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
肯定的声音背后,更有满满的“干货”建议。“考官”们结合亲身感受,从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普法效果、创新宣传方式、增加旁听频率等多方面,献上了诚意满满的“金点子”。
对于“考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法官们全部“打包”收好,并表示将会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把它们变成人民法院提升庭审质量、优化司法服务的“实战指南”。(赵龙涛)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