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孟家湾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组织振兴为引领,系统推进“五链协同”机制,持续深化联建共建工作模式。该乡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优势互补”原则,打破村域地域壁垒,牵头成立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通过统筹区域内产业资源,重点培育设施蔬菜、伙场经济、肉兔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成功走出一条“支部联建强堡垒、产业抱团促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孟家湾乡野目盖村村民苏候春的兔子养殖基地,正在扩建的标准化养殖场已初具规模,一排排现代化兔笼整齐排列,兔舍里的肉兔毛色光亮、体态健硕。苏候春正忙碌着投喂饲料、检查兔群健康状况,这种特色养殖为他增收致富带来新出路,也为周边村发展特色养殖业起到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去年,村里带我们出去考察项目,我发现兔子养殖的经济效益还挺好,然后就在山东买了500多只母兔,它属于‘伊拉’品种,生长周期快,抗病能力强。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一只兔子能够净收入10块左右。”孟家湾乡野目盖村村民苏候春介绍。
野目盖村不光有特色养殖业,更有设施蔬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村内一座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走进野目盖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林平的大棚内,阵阵瓜香清甜诱人,甜瓜迎来丰收。苏林平忙着给甜瓜套网,动作娴熟而利落,网套将甜瓜包裹严实,既保护了甜瓜免受碰撞损伤,又为它们增添了一份精致。苏林平作为村干部,不仅发展了自己的产业,更带动其他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村从2021年开始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目前全村总共建了塑料拱棚365座,基本都是集中连片,其中有日光温室大棚43座,主要以种植西瓜、甜瓜为主,还有豆角。”孟家湾乡野目盖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林平说,在邻村的带动下,村民也学习种植美都西瓜,一棚能收入一万多,去年全村种植了116棚,今年规模扩大至200多棚。目前,美都西瓜已全部售出,“根据效益计算,每一个棚平均每年收入一万以上。”
孟家湾乡打破村域发展界限,以联建村产业协同布局为核心抓手,通过联合党支部统筹引领,整合区域内项目、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推动各村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收”。
目前,该乡联建村产业成效显著,联合党支部牵头建成日光温室43座、塑料拱棚 635个,设施农业投用后每个棚年均增收约1.6万元,让种植户稳定享受到产业红利。同步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9座,年出栏生猪达5万余头,为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此外,还重点创建伙场经济示范户226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特色伙场经济已成为该乡推进“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抓手,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区‘五链协同’党建引领要求,持续改变各村各户单打独斗局面,不断深化联建共建模式,继续推进设施蔬菜、伙场经济、规模养殖产业联盟协同发展,整乡推广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共建经验,构建产业联合型、文旅融合型,生态赋能型3个联合党支部,推动农村党建由纵向管理走向横向互联,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孟家湾乡党委副书记高靖凯说。(来源:榆阳宣传)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