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硕果飘香。11月2日,榆林市靖边县小河镇小河村的72亩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清甜的果香在林间弥漫。果农们挎着袋子穿梭在果树间,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苹果采摘、装筐,忙碌的身影与满枝的硕果相映,勾勒出一幅热闹又喜悦的丰收图景。

“今年苹果收成好,我和老伴儿心里又甜又急!”62岁的果园主人曹永平站在果树下,望着满树果实,脸上是藏不住的丰收喜悦,眼底却难掩一丝愁绪。他伸手摘下一颗苹果,掰开露出晶莹的糖心:“咱这苹果咬一口脆甜多汁,都是实打实的好品质。可山路难走运输不便,我和老伴儿又不懂宣传,这么好的苹果,销路成了大难题。”

“咱种苹果靠的是技术,可不是‘蛮干’!”曹永平的老伴胡海燕接过话茬,语气里满是自豪。她翻出随身携带的新型农民职业高级证书,向记者介绍:“为了种好苹果,我专门去杨凌、榆林参加农技培训,学了不少科学种植的法子。园子里的品种也都是精挑细选的条富、片红、延富6号,再加上果园在山上,风大光照足,苹果糖分积累多,个个都有糖心儿,口感错不了!”

记者在园子里看到,果树上方架着防雹网守护果实,地面铺着反光膜提亮果色,刚褪去牛皮纸袋的苹果,果皮红润鲜亮、惹人喜爱。“套袋能防病虫害、减少磕碰,还能让苹果颜色更匀净。”胡海燕笑着说,最近采收季,她和老伴儿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忙到晚上11点才歇工,采摘下来的苹果还要逐个挑选、仔细装箱,“每个环节都得用心,可不能辜负了这一整年的辛苦。”

“这片果园不仅让老曹两口子有了好收成,还帮着周边村民在家门口挣了钱。”小河村党支部书记贾虎连说,果园从疏果、剪枝到摘果、包装、运输,每个环节都优先雇佣附近村民。从安塞赶来务工的郑赛丽,每天在园里负责摘果、分装,一天能挣200元:“在家门口干活方便,还能照顾家里,比出门打工强多了。”郑赛丽笑着说。

“咱这苹果品质过硬,只要能打开销路,根本不愁卖!”小河镇镇长刘海智拿起一颗苹果,向记者算起了账:“这片果园亩产可达5000斤,品质好的苹果零售能卖到每斤6元,之前往温州发货,批发价也能到每斤2.3元。”他说,“老两口特别务实,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帮他们拓宽销路。我们会多渠道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小河镇的好苹果,帮老两口把丰收的果实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让他们的丰收喜悦不打折扣。”(白凌燕)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