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白河县双丰镇:网格员敲开“幸福门” “叫应帮解”里传递民生温度

“阮支书,垭子上那几家房后的排污管又堵了,夏天味道熏得人没法开窗!”6月5日傍晚,白河县双丰镇天顺社区支部书记阮班青敲开居民郁福建家门时,对方急切地倒起了苦水。这已是他当天走访的第8户,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低保调整政策咨询”“3号楼路灯不亮”等3条诉求,而排污管整改的问题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

一声“敲门”叩开民情直通车

“大叔您别急,这事儿我马上记下来,今晚就报给社区!”柯启姣翻开手中的《便民服务手册》,缓缓说道:“现在政策变了,低保申请流程简化啦,我给您念念新规定……”像这样的入户场景,在天顺社区12个网格里每天都在上演。自“叫应帮解”机制推行以来,12名网格员带着“民情台账”走街串巷,把低保、医保等政策变成方言“大白话”,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5场,发放手册500余册,连最偏远的5号楼李奶奶都知道“有事找网格,电话24小时在线”。郁福建提到的排污管问题,当晚社区就进行了研判,“叫应帮解就是要‘马上就办’!”支部书记阮班青当即联系施工队,第二天一早便带着工人到现场勘查。原本需要一周协调的管网改造,在网格员全程跟踪下,3天就完成疏通。“头一天反映,第二天书记就带着人来了,这效率没得说!”陈大爷在院落会上竖着大拇指的场景,成了社区“红黄绿”三色台账里最鲜活的注脚——绿色台账当场解决的27件民生小事中,就有13件是网格员走访时“捞”上来的。

一双“熟眼”织密治理防护网

“老张,您儿子的劳务纠纷我帮您问了司法所,今天下午就能调解!”网格员杨龙军挂了电话,又匆匆走向下一栋楼。作为土生土长的天顺人,他对网格里112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独居老人,哪户是创业返乡户,甚至连邻里间曾有过的摩擦都记得清清楚楚。这种“人熟地熟”的优势,让他在调解纠纷时,既能用方言拉近距离,又能搬出政策法规讲道理。据统计,天顺社区网格员累计化解矛盾21件,其中81%能当场解决。“这些‘老娘舅’比GPS还准,哪家有事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社区居民老张的一句玩笑话,道破了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前哨”的关键作用——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更是群众身边的“活地图”。

一股“韧劲”绘就共治新图景

眼下,天顺社区的网格员们正揣着新“装备”走街串巷——深蓝色的工作包里,除了民情台账,还多了本《便民服务手册》,上面收集汇总了所有的惠农政策及各项便民服务流程。社区每月还常态化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现场讲解法律知识和调处技巧,正带着大伙儿从“熟民情”向“懂法律”升级,就连最年长的李阿姨也能说清“宅基地纠纷该找哪个部门”。

社区公示栏上,动态更新着网格员调解纠纷的现场照片,也总有围着看新鲜的群众。“上个月老张家电费算错了,就是网格员董玉正跑了三趟供电所给解决的!”群众指着照片议论纷纷,而旁边的“问题销号表”上,用红笔勾掉的“排污管整改”“路灯维修”等事项,正默默见证着“叫应帮解”的实效。

“下一步,咱们要让每个网格都成为‘多面手’!”白河县双丰镇天顺社区党支部书记阮班青翻开工作计划,“全能型”网格员培训计划、网格员考核新增“群众满意度”评分项等等。正如支部书记阮班青常说的“敲开一扇门,温暖一家人,咱们多琢磨点办法,群众办事就能少绕点弯。”在白河县双丰镇,这些穿梭在楼栋间的“网格蓝”,正用脚步丈量民情,让“叫应帮解”机制真正成为贴在群众心口的“暖心贴”。(刘发立)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