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清晨,绥德县张家砭镇井芦德村村民马某某满怀感激之情,将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了张家砭镇说事堂,交到人民调解员张旭东手中。锦旗背后,是一段说事堂运用“法理情”融合之力,成功化解困扰村民两年多的水路维修难题的故事。
水路冲毁隐患生,邻里出资起纷争
今年4月,马某某忧心忡忡地走进说事堂求助:其窑洞上方一条供11户共用的水路,因近年雨水冲刷损毁严重,已威胁窑洞安全。他呼吁各户共同出资修缮,但多数邻居认为这是“天灾”所致,拒绝承担维修责任。
说事堂实地查访,情理法交融破僵局
接到诉求后,调解员张旭东等第一时间深入井芦德村,实地勘察水路损毁程度及对马某某窑洞的具体威胁,说事堂成员挨家走访11户村民,耐心倾听各方意见。调解员一方面以“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劝导互谅互让;另一方面,依据《民法典》相邻关系规定,明确阐释共同使用人对公共设施负有维护管理义务,不能以自然原因为由推责,同时引导马某某合理合法主张权益。尽管首轮调解因费用分摊分歧未果,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法理与情理基础。
隐患消除民心暖,基层善治显成效
面对僵局,调解员与马某某深入沟通,协助其重新制定更合理的维修及费用分摊方案。通过反复电话沟通,逐户进行针对性劝说,逐步凝聚共识。5月19日,在说事堂主持下,各方于村委会达成最终协议,针对一户经济困难村民,创新采用“以工代偿”方式抵扣费用,获得马某某认可。各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纠纷圆满解决。6月15日,水路维修工程顺利完工,马某某心头积压两年多的“烦心事”彻底消除。
锦旗熠熠,是群众对说事堂工作的最高褒奖。绥德县张家砭镇说事堂将持续擦亮基层治理品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供稿:绥德县张家砭镇人民政府)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