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的郎坝稻田迎来丰收季,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中摇曳,收割机隆隆作响穿梭田间,村民们忙着收割、晾晒,欢声笑语与机器轰鸣交织成了一曲喜悦的丰收乐章。这片荣获“陕西特色魅力田园”称号的稻田,正以饱满的果实回馈着村民们的辛勤耕耘。

连日来,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村民朱斌在田间忙着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坦言,自加入合作社种植生态稻以来,不仅产量稳中有升,稻谷收购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品种,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村民 朱斌:“以前守着几亩地,一年到头忙活,除去种子、化肥、请人帮忙的成本,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一年旱涝保收,有租金,我还能到合作社干活,一天能挣150元左右。”

郎坝稻田的丰收,离不开“稻鱼共生”生态有机种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在稻田深处,一个个小鱼坑错落分布,稻禾为鱼儿提供遮阴和天然饵料,鱼儿捕食害虫、松动土壤,粪便则成为天然肥料,形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系统,既保障了稻米品质,又增加了养殖收益。
近年来,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通过“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鱼类养殖与稻谷种植深度融合,实现了“田中稻、水中鱼”的种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丰收。
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 李云安:“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小田变大田,把低效变高效,让土地生出“金元宝”,集中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从“育苗、耕地、种植、放鱼、收稻”等环节严格按照有机稻米标准生产,提升大米附加值,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亩产生产成本下降约15%,因为品质提升和品质效应,销售价格提高了20%以上,亩均收益比过去散户种植增长了近40%。”

如今,这片秦岭深处的生态稻田,不仅产出了口感佳、品质优的有机大米,更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从土地流转到生态种养,从规模化种植到品牌化销售,黄柏塬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让金色稻田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让村民在丰收的喜悦中迈向更富足的生活。(来源:宝鸡融媒)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