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柞水县小岭镇:文明实践织锦图 和美乡村展新颜

秋日清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细雨蒙蒙中苏醒。整洁的村道旁桂花飘香,连片的木耳大棚在雨滴轻叩下,仿佛奏响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这个充满活力的村庄,随处可见“志愿红”活跃的身影——或是俯身清理路面的党员志愿者,或是穿梭于乡间小道的服务队队员。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文明实践助力文化振兴的生动故事。

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木耳技术培训,从孝老爱亲服务到文明新风培育,金米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通过“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创新乡村治理,凭借“新农民讲堂”传授致富技能,依托“文明积分超市”推动移风易俗。这个小山村不仅实现了村容村貌的“颜值”巨变,更收获了文明乡风的“气质”提升。如今的金米村,正绽放出“景美、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幸福之花。

  党员带头,志愿行动亮乡村

“现在咱们村真是大变样了!山清水秀,环境整洁,自己住着舒心,游客来了都夸好。”一大早,村民肖青松一边打扫家门口的卫生,一边乐呵呵地说。他家门墙上,“星级文明户”和“五美庭院”的荣誉牌格外醒目。

金米村推行“党建+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建立“党员包片、志愿者先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介绍:“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内容包括清理生活垃圾、清除杂草、整治乱堆乱放、修剪树木。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整治20多次。”

金米村还对山水林田路堤桥房厕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常态化宣传引导,帮助村民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新建污水处理站,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采取政策支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整村推进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厕改造237个,新建旅游厕所3座。

  讲堂传技,产业兴旺富农家

“大家注意,温度要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85%左右,这样木耳才能长得好!”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新农民讲堂”里,木耳种植大户陈庆海正在向20多位村民传授种植经验。这样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今年已举办7期,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平台。

新农民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并重”的运行机制。线上建立技术交流微信群,定期推送种植技术要点;线下每月组织1次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和技术能手授课。讲堂还创新“田间课堂”模式,把培训搬到木耳大棚,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推动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对参训农户进行定期回访,确保技术落地见效。

“去年我种木耳收入9万元,最关键的是在讲堂学到了新技术。”脱贫户赵大姐喜悦地分享道。如今在金米村,像赵大姐这样通过技术培训发展木耳产业的村民已有21户,户均年增收2.8万元。

村里还建立了“专家+土专家+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聘请东北木耳技术员李宝东定期到村指导,并培养本地技术骨干11人。新建的智能化大棚实现温湿度自动控制,“智能化+实用技术”显著提升了木耳品质。

  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润心田

“张奶奶,我们来看您了!”志愿者小杨提着日常用品,来到80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打扫庭院、修剪指甲、包饺子……这样温馨的场景每周都在金米村上演。

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金米村打出系列“组合拳”:制定《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六要六不要),明确婚丧嫁娶标准,杜绝大操大办;创新设立“文明积分超市”,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行为量化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用好“红黑榜”,定期张贴公示典型人物和事例,用先进示范带动民风向上向善;用活微服务,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村里还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持续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按照“六有”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建文化广场,新建乡村振兴展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精品线路,开发“小木耳 大产业”微党课。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组建“同心向党”宣讲团,以“院落汇”“板凳会”“庭院会”“新农民讲堂”为主阵地,开展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专题宣讲。

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建立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宣讲机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和文化传承活动,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今,村里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文明节俭的氛围浓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

通过新农民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金米村实现了美丽蜕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木耳产业兴旺发达,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村民人均收入达2.1万元,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

“环境美了,产业兴了,乡风好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民赵琴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今的金米村,正沿着景美、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之路稳步前行,在秦岭深处绽放出绚丽的幸福之花。(供稿:柞水县小岭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