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宁陕县龙王镇:农民丰收竞赛“点燃”乡村新活力

9月30日,秋阳洒金,稻浪翻涌。在秦岭腹地的宁陕县龙王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农民趣味竞赛,如一束火把,点燃了山村的欢腾与希望。

“加油!加油!”随着一声声热情似火的助威,来自全镇各村的十余支队伍精神抖擞、列阵而立。他们中有年过六旬的老农,也有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有并肩劳作多年的邻里搭档,也有一家三代齐上阵的“家庭军团”。他们不再是田埂上的“庄稼汉”,而是赛场上意气风发的“乡土健将”。

这场趣味竞赛不比奖牌含金量,却胜在“土味十足”。三大项目——庆丰收、捉锦鲤、追凤凰,皆源自日常农耕生活,却又被赋予了游戏的灵性与竞技的张力。

“庆丰收”环节中,剥玉米比赛最为吸睛。只见东沟村村民李小松手握一根玉米芯,像拿着一把“搓粒神器”,双手快速拧动,玉米棒相互摩擦,金黄的籽粒如雨点般簌簌落下。“这是咱祖辈传下来的土办法,用玉米芯当工具,又快又省力!”他一边操作一边笑呵呵地说。围观群众拍手叫绝:“这哪是剥玉米?简直是杂技表演!”

不远处的稻田里,“捉锦鲤”正紧张上演。水花四溅,参赛者赤脚踩泥、弯腰扑鱼,有人滑倒泥中引得全场哄笑,有人突然跃起高举活蹦乱跳的锦鲤,宛如斩获战利品的勇士。而“追凤凰”则更具民俗意味—一只只土生土长的“凤凰”在田埂伤奔跑,队员需配合紧密、协作追逐,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些看似简单的项目,实则是对农耕智慧的致敬,也是对乡村记忆的唤醒。一位老人站在人群外轻声感慨:“几十年没这么热闹过了,小时候过年才有的劲头,今天全回来了。”

如果说丰收是土地的馈赠,那么这场竞赛,则是人心的丰收。

“我参加了两个项目,拿了二等奖,奖品是土鸡一只、冷水鱼一条、鸡蛋一盒。”参赛村民储菲笑着说,“但最值的不是奖品,是大家聚在一起的这份热乎气儿。”她的话道出了活动的真正意义—以“文化”聚人心,以“活动”促融合。

近年来,宁陕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推动文化下乡、服务进村。从理论宣讲到志愿服务,从技能培训到文艺汇演,一系列贴近群众、扎根乡土的实践活动,让基层治理有了温度,也让乡村振兴有了灵魂。

宁陕县龙王镇镇长王晶晶表示:“我们不做‘盆景式’的文化建设,要的是‘遍地开花’的生机。农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更应是主角、是创造者。”正是在这种理念引领下,原本沉寂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邻里关系更加融洽,集体意识不断增强。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视线。00后返乡青年储召艳不仅报名参赛,还主动承担起摄影记录的任务。“以前觉得农村没啥意思,现在发现,这里的烟火气、人情味,才是最打动人心的东西。”他说,“我想留下来,做点事。”

“接下来,我们继续秉承“群众即主角、山乡即舞台”理念,围绕“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宁陕县龙王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汪洋表示,“我们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像种子一样,在乡土深处生根发芽。”(彭君 陈阳军)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