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法官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在强组织建设、促产业发展、抓基层治理、优生态环境上持续发力,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聚焦组织建设筑堡垒,让基层基础“实”起来。巩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设立便民服务室,打造“一站式”服务站点。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行动,评定一类村2个,提升二类村3个,创建党建示范点2个。选配支部书记2名,培育储备后备力量51名,推荐12人参加“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选派6人参加乡村CEO培训,提高班子战斗力。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党群连心服务”“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基层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冲锋在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聚焦产业发展激活力,让致富路子“广”起来。聚焦粮食和茶叶两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打造500亩油稻轮作基地,建成135亩稻虾共生田,发展茶叶4.5万亩,成立茶叶协会,加强品牌营销和茶文化挖掘,建成茶旅融合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业态转型,以“旅游+”整合乡村文化、特色民宿和生态资源,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体验、研学旅行、康养度假等新业态,通过举办稻田音乐节、篝火晚会、“只此青绿 原乡茶语”音乐会等活动,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持续壮大”的工作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统筹村集体土地、资金和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产业,建成连翘、茶叶、油脂、方向盘等8个加工厂,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聚焦基层治理提效能,让社会大局“稳”起来。推行网格化“微治理”模式,选聘157个网格员,吸纳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力量参与,就地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微风险”。 构建联动机制,整合镇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建立信息共享和多元调解机制,引入律师等专业力量提供法律咨询,形成协同治理合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0多个,化解信访积案6件,实现“多网合一、多方联动、快速响应”的治理格局。深化移风易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优良家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整治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聚焦环境整治优生态,让乡村颜值“靓”起来。加强河道管理,更新制作河长公示牌6块,设立危险警示牌13块,开展河道违法采砂和侵占岸线专项整治3次,整治河道10公里,推进靳家河流域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做好森林管护,推行生态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山防火,打击制止偷砍偷伐和乱捕乱猎,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群防群治氛围,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突出整治重点,聚焦公路沿线、河道沟渠、文化广场、公共绿化带、房前屋后、景区等关键区域和死角死面,瞄准“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清理镇村公路13公里、河道5000米,清除各类垃圾600立方米,在道路两旁种植格桑花等观赏性经济作物,镇区颜值不断提升。(刘鑫)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