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红军镇:探索鸵鸟养殖 走出致富新路

近年来,旬阳市红军镇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构建乡村特色养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IMG_256

在红军镇上马村的鸵鸟养殖园里,成群结队的鸵鸟给寂静的山沟增添了生机。有一群体态健壮,毛色光亮的鸵鸟,他们正瞪着大眼睛,迈着大长腿,在围栏内悠闲漫步,等待着他们的“吃饭”时间。“饭点儿”一到,饲养员就招呼着鸵鸟们“开饭”进食,每每看到饲养员的投喂动作,这些“宝贝”们就显得格外激动兴奋。鸵鸟园负责人朱修军的脸上也带着藏不住的笑容,历经三年的精心照料,鸵鸟们已进入稳定产蛋期,山货变俏货,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IMG_256

“历经了种种困难,终于把鸵鸟养成了。现在有500多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收了100多枚蛋,现在卖到200块左右一枚。”春华秋实金周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修军说。

一只鸵鸟一周能产1至2枚蛋,一枚蛋3公斤左右。对这些来之不易的鸵鸟蛋,朱修军在收捡时很是小心,三年来积累的经验告诉他,收蛋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都关系着最终的收益。

“一般产蛋就在下午3点以后,鸵鸟特别护蛋,捡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啄人。收回来之后放在阴凉干燥处,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高温下容易坏,随时收集随时储存。”朱修军说。

IMG_256

除了鸵鸟蛋,鸵鸟浑身都是宝,它的皮、肉、羽毛等均可加以利用,经济价值高。为了激发该养殖场的增收带动效应,村上集体经济与他们紧密合作,把村民联结在种养产业链上,采购村民种植的包菜、玉米等时令蔬菜饲喂鸵鸟,促进产旅融合,拓展增值空间。

“在包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我们会给游客提供这个包菜的售卖,让游客自己来体验喂鸵鸟的乐趣。我们也在探索鸵鸟全宴的一个做法,吸引外地的游客到这儿来旅游,带动当地的农家乐、民宿发展。”上马村党支部书记冯远江说。(宋博琳 乌蒙)

责编:刘朋涛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