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黄陵县隆坊镇上官村,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走进连片的大棚樱桃园,翠绿的枝叶间缀满红玛瑙般的果实,村党支部书记迂万军正忙着将一筐筐樱桃装车发往外地。“今年大棚樱桃提前半个月上市,一斤能卖到50元,村集体收入至少能增加10万元!”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里透着丰收的喜悦。
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眼下,上官村的大棚樱桃陆续成熟上市,为村集体、群众增收致富蹚出了新路子。“其实村里早些年也种植樱桃,但收益一般,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我们合作社也栽植大棚樱桃10亩320余株,现在长势良好,已进入成熟期了,进园采摘、电话预定的络绎不绝。”迂万军补充说。
“相对于露天种植的樱桃,大棚樱桃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和霜冻等问题,使果质得到保障。”隆坊街村大棚樱桃基地技术员说,“因为大棚温度可控,所以大棚樱桃比露天樱桃成熟期早,可以抢‘鲜’上市,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在数字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上官村温室大棚樱桃日常管理,采用了智能控温、水肥一体化小管滴流、人工授粉等技术,有效增加光照,适时控制好温度、湿度,提高了樱桃座果率和甜度。同时,使用优质有机肥,樱桃果实营养更全面、口感更好。
“现在讲究科技赋能,咱们这个樱桃产业也一样,樱桃生长会经过休眠期、升温期、授粉期及果实发育期。在这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差一度、湿度差一点,都可能影响坐果率。现在靠科技,再不用‘看天吃饭’!”迂万军指着棚内自动卷帘设备感慨道。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上官村在抓好苹果主导产业的同时,把樱桃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让小樱桃变成集体经济“致富果”,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同时,也解决了低收入人群、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樱桃树前期的搭棚、翻地、栽树、施肥、浇水等工作带动了村里9名脱贫户就业增收,后续的日常管理,预计每年将提供务工岗位420余人次。”迂万军介绍到。
随着樱桃的成熟上市,上官村还在积极筹备樱桃采摘节等活动,联合周边村,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旨在吸引消费者前来体验乡村采摘乐趣,推动樱桃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抢鲜”上市的樱桃成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甜蜜引擎”。(供稿:黄陵县隆坊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