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以耕地保护田长制为抓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逐步实现耕地成为“吨粮田”,全力保障“吨粮镇”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官道镇印发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田长的工作职责。建立“2+1”田长制工作体系,即二级田长、三级田长+网格田长。二级田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三级田长由各村书记担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确定网格田长。通过建立“网格化”耕地管理体系,实现每一片耕地有人看管。目前,共有三级田长22名,网格田长151名。
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巡查范围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官道镇编制了《官道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并于2025年4月16日由官道镇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落实耕地保护面积5039.62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718.7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61.78公顷。同时,积极推进22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
形成工作联动,密切协作配合
官道镇东姜村网格田长在巡田过程中发现有村民违法取土,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立即安排综合执法大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依法依规处置,及时制止了村民违法取土行为。通过“2+1”田长制工作体系实现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有效提升违法占地、违规建设等行为的发现处置效率,形成联动处置的良好格局,让违法占地、乱挖乱采等违法占地行为无处藏身。
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
一方面,22个行政村均印制了田长制公示牌,公示耕地和基本农田分布范围、各级田长信息和工作职责、耕地保护政策等内容。通过公示举报电话,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违法乱占耕地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利用耕地保护日、辖区集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对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开展图斑整治和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全镇乱占耕地势头得到明显遏制,违法占地行为明显下降。下一步,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将以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生态。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压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开展“送图上门、挂图上墙”。扎实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构建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为“吨粮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供稿: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
责编:杜鹏飞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