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石泉:戏曲下乡润民心 文化惠民助振兴

“咚咚锵,咚咚锵!”近日,迎丰镇红花坪村村委会门口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由石泉县文旅广电局主办,迎丰镇人民政府与迎丰镇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统筹实施,县人社局派驻红花坪村工作队、村“两委”协同落实的“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在这里热闹开演。

演出以活力四射的开场舞《青春畅享》拉开帷幕,舞者们轻盈的舞姿、欢快的节奏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为整场演出奠定了热烈的基调。紧接着经典花鼓戏精彩亮相,原汁原味的唱腔、生动鲜活的演绎,让喜爱传统戏曲的村民过足了瘾,台下不时响起阵阵叫好声。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川剧变脸表演登场时,现场氛围被推向顶峰。这一非遗技艺节目是镇文共体为丰富演出层次、满足不同年龄段村民需求特意引入的亮点内容。演员伴随着急促的锣鼓点登场,手起手落间,红脸、白脸、黑脸等十余张脸谱瞬间切换,变幻莫测的技法看得观众目不暇接。孩子们兴奋地跑到舞台前沿,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神奇,村民们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散。

舞蹈《等归入》《鸳鸯溪》轮番上演,舞者们用优美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银哥带来的独唱节目情感饱满、歌声嘹亮,即便歌名未定,也凭借真挚的演绎赢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后,歌伴舞《幸福中国一起走》压轴登场,恢弘的旋律、昂扬的歌词,唱出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句号。整场演出节目编排兼顾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民生,充分体现了镇文共体“精准对接、供需匹配”的文化服务理念。

“镇里文共体太给力了!知道我们老年人爱听戏曲、年轻人喜欢新鲜节目,特意安排了这么多精彩内容,从舞蹈、戏曲到快板、变脸,每一个都看得过瘾!”72岁的村民庞大爷拄着拐杖早早到场,全程笑意盈盈。除了传统戏曲与变脸绝技,演出还巧妙穿插了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医保政策及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等宣传小节目,将文化娱乐与政策普及有机结合,让村民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相关知识。迎丰镇宣传委员张绍健介绍:“我们始终把文化惠民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戏曲进乡村’这类活动,既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乡村,也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真正实现文化润心、政策暖心。”

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动组织方,县人社局派驻红花坪村工作队始终把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作为重要工作。驻村以来,工作队积极配合迎丰镇党委、政府的文化建设安排,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协同对接县文旅广电局等部门,争取优质文化资源,先后联合镇、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效填补了乡村文化供给短板。“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感谢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文化盛宴走进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廖诗行表示。

此次戏曲进乡村演出,是迎丰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不仅为红花坪村村民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更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下一步,红花坪村将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联合派驻工作队、村“两委”对接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文化之花在乡村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为推动全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力。(余洋洋)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