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借助人工智能(DPSK),对旺苍县标识语进行分析,指出:“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是一个“产业品牌”口号;“红色旺苍,多彩米仓”为旅游推广的先锋口号;“红色旺苍,米仓福地”是作为城市整体形象的核心理念。从产业到旅游再到全局的标识语,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识语,以期推动旺苍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关键词:旺苍县;标识语;创意;分析
城市形象标识语(也常被称为城市口号或品牌标语)的作用非常关键,它远不止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它是一个城市品牌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文化、资源和未来愿景的高度浓缩。
一、城市形象标识语的作用
城市形象标识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对外进行广告宣传作用,也有对内进行激励促进作用。
1.对外作用
面向区域、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广告宣传,这是城市形象标识语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标识语是城市品牌形象的“声音”,塑造和传播城市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吸引游客,促进旅游,这是最传统的作用。一句生动、易记的标语能瞬间激发潜在游客的兴趣。[1]
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竞争力。在“千城一面”的背景下,一个独特的标识语能帮助城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它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有什么与众不同?”这个重要问题。
2.对内作用
面向本市市民和政府,在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提升,发挥有益的作用。一句优秀的标识语能够精准提炼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禀赋和精神特质。它是城市灵魂的“金句”表达。一个成功的标识语不仅是给外人看的,更是对内的精神引领。当市民认同并自豪地使用城市标识语时,它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凝聚力。这句口号成为市民共同的身份标签和精神旗帜,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标识语往往蕴含着城市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它对政府和市民都是一种公开的承诺和鞭策。[2]
二、优秀城市形象标识语的特征
城市形象标识语的创意,需要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学到美学、从口传到传播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一个优秀城市形象标识语往往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简洁易记:字数不宜过多,朗朗上口。
独特精准:必须符合该城市的独特性,无法被轻易套用。
富有感染力:能引发情感共鸣,无论是向往、好奇还是自豪。
真实可信:必须基于城市的现实,经得起体验和推敲。虚假宣传会适得其反。
三、旺苍县形象标识语创意的分折
旺苍县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结合部,北邻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和宁强县。旺苍是古代米仓道上的重要节点,是连接中原与巴蜀的军事、商贸通道,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米仓古道第一城”之称。
旺苍拥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并且是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和后期首府。当时的旺苍坝(今县城)就被誉为“中国红军城”(今依然是“中国红军城”),是现存面积最大、遗址点最多的红军遗址群之一。
旺苍县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县城,它是一座“绿城”,拥有米仓山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清新的环境;它是一座“红城”,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记忆。绿色、红色成为旺苍县打造标识语的重要元素。
旺苍县形象标识语创意,经历了多个变化,从产业标识语,到旅游标识语,再到全局标识语,使标识语不断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引领指导语。
1.旺苍县茶叶产业标识语
2014年,旺苍县为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和“茶产业”两大资源优势,正式将“红色旺苍·中国茶乡”确立为全县的整体形象宣传语。这一标识语旨在高度概括旺苍的核心特色,并将其作为对外宣传、旅游推广和产业发展的品牌名片。
红色旺苍:旺苍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红四方面军后期首府所在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是旺苍最鲜明的历史底色。
中国茶乡:旺苍种茶历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优质绿茶产区。其中“米仓山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茶乡”准确体现了其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
“红色旺苍,中国茶乡”这一标识语成功地将革命历史与绿色产业相结合,成为旺苍县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标识。
通过人工智能(DPSK)对“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标识语进行剖析。指出:“红色旺苍,中国茶乡”作为“产业品牌”口号。它务实、聚焦、利基,适合在发展初期,集中有限资源,主攻一两项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其优势与机遇分析:产业导向极其清晰,直接为招商引资、旅游推广和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差异化竞争突出,“红色茶乡”的组合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度独特性,容易在同类城市中脱颖而出,抢占“红+绿”融合发展的心智定位。踏实可感,易于兑现,口号与具体的产业(茶)和资源(红色遗迹)直接挂钩,容易让游客和投资者产生稳定、明确的预期,也便于考核发展成果。
其劣势与挑战分析:局限性风险,过于聚焦茶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城市发展的想象力。融合难度高(核心挑战),如果“红”与“茶”的融合只停留在口号层面,未能形成深度体验的产品,就容易给人“两张皮”的割裂感。气质调和的难题,红色文化的“庄重严肃”与茶文化的“清静雅致”需要高超的策划才能和谐统一,否则可能导致城市气质的内在冲突。
2.旺苍县旅游标识语
2025年8月28日,中国共产党旺苍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旺苍县委关于以创建米仓山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生态康养度假目的地和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力打造“红色旺苍、多彩米仓”文旅品牌。
“红色旺苍,多彩米仓”,包容性更强,发展空间更大。“多彩”是一个极具张力的词,它可以涵盖:自然风光–米仓山的四季色彩(春杜鹃、夏绿水、秋红叶、冬白雪);物产资源–不仅包括茶,还可以包括当地核桃、地道药材、特色水果等;历史文化–除红色文化外,还可以包容蜀道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为城市未来多元化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
品牌想象更丰富,更具诗意和传播力。“多彩”一词视觉冲击力强,容易激发人们对美景的向往,更适合制作唯美的宣传片和进行视觉传播。
通过人工智能(DPSK)对“红色旺苍,多彩米仓”标识语进行剖析。指出:“红色旺苍,多彩米仓”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口号。它宏大、开放、包容,适合在产业有一定基础后,用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吸引更广泛的旅游人群。它更倾向于对大众游客说话。
挑战与突围策略:“多彩”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词,但也意味着竞争激烈。旺苍的“多彩米仓”要脱颖而出,必须找到其独特性。“多彩米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避免与“多彩贵州”等大品牌同质化,需要明确回答:“米仓的‘多彩’究竟独特在何处?”
3.旺苍县全局标识语
2025年7月24日,“川陕甘渝大蜀道文脉·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旺苍县举行,本人在报告论文《蜀道旅游文化品牌创意的文化赋能探析》(论文被《巴蜀风》刊发,[3]并被《川派文艺评论2025(上) 川陕甘渝大蜀道文脉·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文集》拟采用)中,提出旺苍县形象标识语“红色旺苍,米仓福地”。
旺苍本意是“兴旺繁盛”,寓意此地为兴旺发达的福地,米仓山地处我国腹地,米仓山亦含“富裕”之意,米仓山大峡谷更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旺苍中国红军城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红四方面军生存、发展、壮大的福地,从这里走出了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诞生了国家主席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4]
通过人工智能(DPSK)对“红色旺苍,多彩米仓”和“红色旺苍,米仓福地”标识语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红色旺苍,多彩米仓”– 一幅邀请你前来探索的“风景画”。优势:直观性强,“多彩”一词直接与米仓山的秋色、自然风光挂钩,画面感极强,能迅速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年轻有活力:“多彩”这个词更现代、更富动感,符合当下旅游业追求“精彩、多元体验”的趋势。定位精准:非常明确地服务于旅游业,告诉潜在游客“这里有什么可看的”。
潜在的局限性:内涵相对单一,更多停留在“观光”层面,对地方的历史厚重感和生活气息的挖掘稍弱。
而“红色旺苍,米仓福地”是一个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价值标签”。优势:内涵更深厚,“福地”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词,它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它不仅可以指风景秀丽(宜居),还可以指物产丰饶(宜业)、社会和谐(宜游),极大地拓展了品牌的内涵。情感联结更强:它不仅是向外界宣传,更是对本地居民的一种承诺和认同,能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应用范围更广:不仅适用于旅游,也适用于城市整体宣传、招商引资,暗示这里是投资的热土、生活的乐土。
潜在的局限性:稍显抽象,对于完全不了解旺苍的外地人来说,“福地”需要更多的故事和内容来支撑和解释。
人工智能(DPSK)进一步指出选用建议:相较于“多彩”,“福地”一词可能显得更传统、更沉稳。如果你想快速吸引眼球,主打旅游业,特别是自然风光旅游。“红色旺苍,多彩米仓”是更直接、更有效的选择。它像一张精美的明信片,能迅速抓住追求视觉享受和户外体验的游客的心。
如果你想进行深度品牌塑造,提升城市的综合形象和内涵,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包括居民、投资者等)。“红色旺苍,米仓福地”是更具战略高度和长久生命力的选择。它更像一个城市的座右铭,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和文化重量,有助于建立深厚、持久的品牌资产。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甚至可以形成互补:用“多彩米仓”作为旅游推广的先锋口号,用“米仓福地”作为城市整体形象的核心理念。前者吸引人前来,后者让人来了之后感受到更深层的价值,并愿意留下或投资。
因此,从旅游标识语到全局标识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起到引领社会的发展。
结语
从产业发展的“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标识语,到旅游兴起的“红色旺苍,多彩米仓”标识语,再到全局性的“红色旺苍,米仓福地”标识语,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巨变。
旺苍县将在未来发展中,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遇境,选择合适的标识语,促进实际工作提质增效,以期推动旺苍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参考文献
[1]许峰,李帅帅.城市品牌口号的内部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基于市民感知的视角[J].旅游学刊,2018,33(5):98-108.
[2]李宏,郭舒.旅游口号营销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实证研究–基于网络内容分析[J].旅游学刊,2011,26(08):50-55.
[3]赵临龙.蜀道旅游文化品牌创意的文化赋能探析[J].巴蜀风,2025(1):26-33.
[4]赵临龙.旺苍县米仓道旅游资源的分析与利用[J].西部旅游,2025(16):47-50.
(本文为2025年广元市社会科学界蜀道专项课题(2025-02)、全国经济管理学院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25年项目(25GYJS005)、蜀道研究院2023年度项目(SDYJC23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临龙,男,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现为陕西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旅游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从事旅游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研究》的成果著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二等奖;主持陕西省社科联理论研究课题《基于秦巴汉水流域的安康旅游城市标识语研究》,成果《“自然国心”鸡心岭旅游文化品牌创意的研究与打造》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