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草木有心》

《诗经》“七月”篇章中有“七月在野”这样让人读来满齿生香的句子,或许是因为七月草木欣荣,雨露之中皆有草木气息的缘故。这时候,木瓜正好挂满枝头。也许这书中草木还有周朝时风霜雨雪的痕迹,有着亘古而眷恋的故事。

IMG_256

可以想见,清辉之下,木瓜溢香,随风而来,还夹杂着已近平缓的虫鸣,闭目长思,身心轻松。露珠在木瓜厚实郁绿的果皮上滑落,一枚月亮也就跌落在草地上,念及于此,打开的书也是清香的,月色也是清香的,就连梦也是清香的。

窗前地边有一株木瓜树,美中不足的是,好几年了,仅枝繁叶茂,并不见木瓜挂于枝头。想必,人与树也要讲求缘分,若情缘未至,这清香是领略不到的,所以对物要用心,修缘。

人有心,草木亦有心。之所以对于木瓜有故人情怀,不仅是它在诗经里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惊鸿一瞥,更有在唐诗里“天教尔艳呈奇艳,不与夭桃次第开。”的诗意。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童年的一部分,像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那样的情怀。

记得外婆家竹林边那棵木瓜树,年年四月,花开如簇。七月便挂满拳头大小的果子了。最初,不知道这是什么果子,有着淡淡清香,叫人垂涎欲滴。暗想,这么好的果子为什么没有人摘下来吃,后来忍不住摘下来,尝尝这果子的味道,尝过才知道,果皮硬实得几乎如木,味道是即酸且涩。以后,再也不肯尝这“美味”了,不过摘下来,嗅其香味,亦或在上面刻字玩。

后来才知道这椭圆形的果子是木瓜,属于蔷薇科的,生长范围极广,开花前喜湿,花谢后喜干。叶子长而尖,树身有刺。可用作药材,加工后还可食用。

自从外婆搬家后,老房子荒废成了废墟,再也没去了。那株木瓜树,也许更加繁茂了,也许没有人烟,早已枯败了。而窗前那株木瓜却看不见果子,所以对于它的喜爱,只有在记忆里重塑了。念物及人,以至于有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样的句子。草木有心,所以年年花开相似,而人有情,只是有些人,在也不能重逢。

IMG_256

曼株沙华这一名称来自《法华经》,为石蒜科属,花茎高三十至六十厘米,伞形花序顶生,七月盛开,有花无叶,有叶无花。在《佛经》里有“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如此一来,曼株沙华便成了不被祝福的花,与悲伤甚至于死亡联系在一起。花叶永不相见,到底是一往情深,还是至死也不休的绝情了。

花如此,人尚怜之。而多少时候,世事尤甚于此,作何叹息。

对于曼株沙华,还是较为陌生的,仅知道它还有彼岸花这一幽诀的名称,王菲也唱过一首《彼岸花》的歌。直到去年,哥在县城另一边的小镇上挖回几株,才得以目睹。栽于窗前,今年七月有六株存活,次第开花。至于这黄色的花,到底是曼株沙华的一种,还是同石蒜属的忽地笑,不做考究了,这花叶永不相见,便足以让人悲悯了。

但愿这生生世世的劫难,会因为守候,而改变。那么旁观者的我们,鉴于此岂不是更要惜福,修缘,虽然世事不如意者多,可是知足常乐却是生命之正,于此,这世上亦不是贫薄荒芜的了。

人非草木,的确,人若受这生生世世的劫,怕心已早如灰烬吧。草木有心,即使因果注定,依旧年年花开。

IMG_256

桑树普通,寻常得如一介布衣,以至于‘桑梓’可以代表故乡。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这样说道:“桑树叫人想起衣食艰难,我小时候对它没有像对竹的爱意,惟因见父亲那么殷勤的在培壅,才知世上的珍重事还有比小小的爱憎更大的,倒是哀怨苦乐要从这里出来,人生才有份量。”。其实我到是从小就喜欢这寻常树木,不仅可以采下来喂池塘里的鱼,还可以养蚕,猪牛也爱吃这宽大的叶子。

五月的时候,那穗状的柔荑花序便会成为紫的·乌的桑葚,清甜,微酸,如同风吹过草地的味道。小时候喜欢桑树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果子可以吃,因为树种在池塘边,长辈们害怕跌落下来,是不允许去摘的。可孩子那经受得住那样的诱惑,总会偷偷爬上树,吃的小嘴乌黑。一饱口福之后,总会被大人责骂,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下过几次雨后,熟透的桑葚便会掉落,而叽叽喳喳鸟们更留恋于枝头,不久,果子就没了。

采桑子,每一次看见这个词牌名,总会想到一片桑树,三三两两的孩子正在采摘,地上的筐已满满的了。旁边的牛已卧在树下了,听着孩子的嬉戏声,反绉入胃的桑叶。

那时候,似乎树是树,人是人,是衣食住行的平常和稳妥,没有奔波,没有名利,没有得失。

好像有了桑树,那么日子也就添了味道,就连陶渊明归隐生活也少不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寻常人家,寻常树木,自有闲适和自在。以至于枝头一挂满果子,便想起一生中最珍重的事。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种桑养蚕,念及此,好像生命就有了温度,而日子也就不在空虚,记忆也就有了归宿。养蚕,是难为的了,只有尝尝桑葚的味道,让叶子孤独的老去。

IMG_256

霜华始降,山谷黄花,临寒初放。众多灌木和乔木叶子已然凋零的时候,野菊花的故事才开始。田间的稻谷早已收获,只剩那些稻草人依偎在一起,因为寒冷的缘故,那些割断的稻茬上长出五寸左右的嫩苗,便蜷缩起来了。田径上匍匐的野菊花稀疏的叶丛间已有黄色的小花,暗香浮动,因为诸花凋残,黄色的花像星星一样灿烂。会感恩于土地,连这霜冷风寒的季节也不曾辜负,原来土地是有像佛一样的大胸怀和慈悲的,这野菊花如同佛坐下的莲花,是度难的善物,亦是有慈悲心的。受尽世间苦,却香溢天下,所以野菊花泡茶喝,最为相宜,不仅是清热解毒,而且修心养性。

浓霜被野,野菊花就繁茂如幕了。“野菊未常种,秋花何处来。羞犯早霜开,寒蝶舞不去。”此时,若晴,总可以听见风吹叶落的簌簌声,就连寒蝉亦没有了。天高高的,日色斜倚而下,叫人留恋。而那细小的黄花,在微暖的阳光下,香味悠远,色泽明丽,你会怀疑季节的对错,亦会暗生喜悦。会有耐寒的蜂蝶舞于期间,只是连蜂蝶都是平心静气,没有夏天的急躁。

若雨,山色空蒙,树木生硬,花也就更加静谧和神秘。

冷雨让河谷村庄睡去,鸡犬无声,除了淅淅雨声。野菊花的笑脸,此时‘梨花带雨’的,更有韵味。

小时候,田间河谷一到秋深时节,小黄花就满山遍野了,放牛或者捡柴遇见了总会摘回去,因为野菊花和金银花泡茶极好,所以母亲也会在开的最茂盛的时候摘许多,晒干后,收藏起来,往往喝到来年野菊花又开的时候。

那时总乐此不疲的在山间玩耍,因为有花香还可果腹,此时河水清浅,捉螃蟹正好。更多的是,那时候的日子,如同野菊花一样无拘无束,真真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和快意。一群孩子的世界,像花一样明媚。

又是秋初了,花色如旧,期待一杯新的野菊花茶!(作者:李强)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