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历久弥新。8月5日,由阎良区图书馆、阎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阎良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青年作家张思哲《亲爱的鲁迅先生——鲁迅传》座谈会”在关山分馆圆满落幕。来自阎良区及周边区县的30余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与青年文学创作的新视角。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亲爱的鲁迅先生》一书展开热烈讨论,话题自然延伸至鲁迅精神的当代解读、作品的独特价值以及作者的创作初心三大维度。“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要读鲁迅”,与会嘉宾首先抛出这样的思考。吴宏博在发言中感慨道,几十年前鲁迅先生以笔为刃,剖析社会痼疾与人性弱点;而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从这份思想中汲取直面生活的勇气。高铭昱则从当代青年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鲁迅精神如何与当代生活相呼应。
与会嘉宾尤为喜爱的是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的“真实”鲁迅。多位与会人员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在普通生活中充满烟火气息的鲁迅先生。这种从平凡生活落笔的写作方式,反而更凸显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此外,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这本书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思想的深度,语言却亲切自然,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堪称一本让当代人愿意亲近且能够读懂的鲁迅传记。
作者张思哲作为土生土长的关山人,是不少与会者的熟人。其高中老师李双利回忆道,张思哲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对文学非同一般的敏感和热爱,比如他当时对《红楼梦》的见解,就超越了他的年龄。同为创作者的好友刘清选则分享了二人生活中的片段,让我们看到张思哲性格中执着的一面。作为创作前辈,李亚平在分享阅读感悟后提出了一些期许:青年作者既要借鉴前人,更要避免过度模仿而失去个性;在追求创新时,亦需要避免为了新潮而让作品流于空洞。
与会代表发言结束后,张思哲分享了从创作到成书的历程以及心得启示。他特别谈及如何平衡学术性与通俗性,让这本定位为“轻阅读”的书籍,既能传递鲁迅精神的内核,又能打破青年人与鲁迅之间的隔阂。做一个“接地气”、直面社会现实、有温度的作家则是张思哲多年创作沉淀的初心。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对《亲爱的鲁迅先生——鲁迅传》一书的深度解读,更是对鲁迅精神当代价值的一次有力叩问。它展现了青年作家创造性的诠释能力,也为阎良地方文化的创新增添了新的思考。未来,阎良区图书馆将继续为本土作家搭建文学交流平台,让更多优秀本土作家和作品走进大众,推动阎良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张思哲,陕西阎良人,鲁迅文学研究者、文史作家。陕西省青年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九零后作家联谊会会员。2019年4月出版《五四简史:晚清90后的崛起》。2023年出版《亲爱的鲁迅先生》(《鲁迅传》),侧重解析鲁迅的心灵世界与情感历程。(雪凤)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