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扎根前河沃土 书写善义温情

IMG_256

说到善行义举,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贤惠的婆婆、孝顺的儿媳、友善的邻里,但今天,我想说说我们前河村这个大集体的善义故事。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汉江水一样,滋养着这片土地。

一群人–聚善行力量

2022年8月,为了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更好的服务村民,我们成立了前河村红十字会。当我把入会的相关要求和二维码截图发在村群里,十分钟不到就有五十余人积极加入,一个月就发展会员138名、志愿者68名,位于全县基层红会首位。无论是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还是政策宣传、环境整治,都有志愿者们的身影。它汇集了前河村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既是我们的后备人才库,也是乡贤人才库,更是推动前河村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件事–为村民服务

前河村党支部一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党建引领下,前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组织更是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组的老宋是个老党员,家中三人,儿子是智力二级残疾,夫妻二人年近七十,仍以卖菜为生。老两口最操心的就是年底低保年审时,不会替儿子写申请。之前都是老宋花钱到处找人写,可能还会因为内容不规范而反复写好几次。得知这一共性情况,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纷纷主动请缨,指导帮助困难群众书写低保申请、收集相关资料。年底志愿者慰问困难家庭,老宋也是其中一户。一阵寒暄过后,老宋面带愁容的说:“张支书,今年低保申请有啥新要求没?我儿子的低保申请还没写”“老人家,你莫操心了,今年的低保资料镇志愿者已经做好,我们把资料带着的,你一会儿看一下,确认无误后签个字就可以了。”老宋先是一惊,后眼含泪花,欲言又止,布满老茧的双手跟志愿者们逐一握手,一个劲儿的点头。

三组农户老廖,家中四个孩子,老大已上大学,老幺刚满三岁,回村搞产业也是年年亏损,负担较重。这年他用承包来的四十亩土地进行玉米大豆复合套种,眼看杂草都快长过黄豆了,他还在为无力支付人工工资而苦恼。我们又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三十余人为他除草培土,确保了当年的收成。

一颗心–让前河更好

今年端午,我们又组织志愿者到二组磙子坪安置点与特困供养人员和留守老人们一起包饺子、煮粽子,顺便为他们测量血压、修剪头发、打扫卫生,大家其乐融融、喜笑颜开。活动结束后张奶奶拉着我们的手说:“小张呀,真的感谢你们这些志愿者,你们比我子女都好,希望你们都长命百岁。”

四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与特殊群众共庆佳节6次、看望留守老人10余次、慰问困难群众过百人次。此外,我们还组织大家脚踩泥泞抢修饮水主管道、齐心协力修缮损毁的村级道路、众志成城清理码头淤泥、依托菜管家帮村内老人销售西瓜四百斤、李子千余斤、发动乡贤对接新联会帮二组大病家庭销售金钱桔过万斤……

正是我们的一次次付出,才有更多志愿者加入,也才有更多的村民潜移默化地身体力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前河越来越好。

一份份普通人的善意,让这片土地有了温度;一次次伸出的援手,让“善行义举”成了一种习惯。往后的日子,我们将继续把这份温暖传下去——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一起把洞河的故事,写成更动人的篇章!(前河村党支部书记 张东文)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