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教文旅

永寿县文化馆:挖掘非遗资源 传承文化遗产

5月16日,永寿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会在县文化馆顺利举行。此次评审会旨在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完善非遗名录体系,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IMG_256

会议伊始,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了本次评审会的背景、目的以及参会的专家评委。本次评审会邀请了来自文学、民俗、摄影、传统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数位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他们在非遗研究、保护与传承方面有着一定造诣和较为丰富的经验。

此次申报的非遗项目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这些项目各具特色,承载着永寿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地方风情,是本地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其中,永寿泥塑彩绘、樊氏五行体质调理术等项目备受关注,它们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还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IMG_257

评审过程中,专家们依据《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相关规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个申报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审。专家们通过审阅申报文本、观看项目展示视频等方式,全面了解申报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文化内涵、技艺特点、保护计划等方面的情况,并围绕项目的价值性、独特性等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IMG_258

经过严谨的评审,永寿泥塑彩绘、樊氏五行体质调理术、永寿花馍制作技艺3个项目拟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项目将在未来得到更有力的保护与传承支持,推动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景区等,通过展览、演出、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和参与热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此次评审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永寿县非遗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县文化馆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槐乡永寿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更加广为人知。(常小伟)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