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几经更迭,文脉千年不断。一片有着两千三百余年历史的土地,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下邽镇坐落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部,是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这里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武公十年,秦伐邽、冀戎后迁其民于此,设下邽县,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县治之一。“邽”原为渭河上游邽戎部落之名,在今甘肃天水一带。秦人夺得邽戎地后设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随后在关中东部设下邽县,形成地理文化上的巧妙对应。
地名变迁见证历史沧桑
下邽镇的地名沿革堪称一部活的史书。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为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讳,改“下邽”为“下吉”,读音不变。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名“下邽”并恢复原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撤县并入渭南县;清初设下邽镇;2012年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恢复“下邽”古名,延续千年文脉。
三贤故里人文荟萃
这片土地人杰地灵,素有“渭南三贤故里”美誉。唐代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或出生于此,或在此生活,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下邽镇历史上人才辈出,仅在秦汉之后就出了五公和四宰相。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如今的下邽镇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强镇,葡萄产业是其最亮丽的名片。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6.8万余亩,占耕地面积的6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万元,其中70% 来自产业发展。这里先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及“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 等称号。以葡萄产业园为依托的“葡萄+”发展模式正助力乡村振兴。
古今交融谱写新篇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始建于晋朝的慧照寺与现代化葡萄产业园相映成趣;传承悠久的古庙会与新兴的农家乐共同繁荣。下邽镇人民始终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以“你发财我发展”的胸怀,迎接四方宾朋,共创辉煌未来。
这座穿越两千多年风雨的古镇,正以蓬勃的生机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让古老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璠)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