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微视新声

在基层沃土中绽放青春光彩——我在断泾村的成长故事

2024年,是我走上选调生岗位的第一年,也是我与彬州市太峪镇断泾村结缘的一年。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我从校园走向田野,从课堂走向群众,怀揣着满腔热情踏上这片陌生却充满希望的土地。那时的我,对基层工作怀有美好的憧憬,同时也有一些忐忑。我深知,要在这里干成事、干好事,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调研、耐心细致的沟通以及一点一滴的实践。

初到村庄,从陌生到熟悉

刚到断泾村时,我对这里的村情民意几乎一无所知。为了尽快融入,我给自己定下目标——用最短的时间走遍全村、摸清底数、融入群众。我背着笔记本和相机,沿着曲折的村路走家串户,和村民拉家常、问需求、记情况。短短两个月,我走遍了全村近400户农户,整理出人口、产业、资源等一系列基础台账,厚厚一本“民情日记”见证了我与这片土地的第一次深度接触。一次走访中,一位七旬老党员握着我的手说:“小李,你是组织派来的,我们信得过。”这句质朴的话让我心里一热,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一员的信念。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在断泾村,党建是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我积极参与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等日常工作,协助制定年度党建计划和工作台账,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为了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我在主题党日中尝试加入“微宣讲”环节,用群众身边的故事讲政策、谈变化、明方向。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我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农村落地生根》的案例,党员们听得频频点头,说这样的宣讲“听得懂、记得住、愿意照着做”。看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所有的准备与付出都是值得的。与此同时,我还与村干部一道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发动党员参与环境整治、防汛值守、政策宣传等活动,让党徽在群众中更显光亮,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躬身实干,在一线淬炼本领

这一年,我几乎全程参与了村里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我们完成了2公里的街道硬化和3.24公里排水渠修筑,这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我既要协调施工队伍,又要做好群众工作,耐心解释施工方案,化解矛盾。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新建了30亩高标准苹果园,引进“瑞雪”和“维纳斯黄金”两个优质品种,并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系统。我跟着技术员学习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还把要点整理成简明手册发放给果农,力求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安全防范方面,汛期的值班监测让我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责任重大。我们在易涝地段设置了观察点,实行24小时值守,并组织群众开展防汛避险演练,确保安全度汛。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忙碌,都是我成长的课堂。

砥砺成长,笃行不怠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我在基层工作中体会最深的一句话。无论是为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还是调解邻里矛盾、解答农业政策,我都力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落实。记得有一次下雨,一位村民家门口水渠堵塞,我与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群众商议并疏通。事后群众邀请我们留下来吃饭,我只是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我看来,群众的信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件件实事、一点点真情换来的。正是这些平凡而琐碎的事情,让我与村民的心越来越近,也让我明白了基层干部肩上的分量。

一年的历练,让我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思想上,我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进乡村发展的具体举措;能力上,我掌握了统筹协调、群众工作、政策落实等基层必备的“硬功夫”;作风上,我养成了细致、耐心、坚持到底的习惯,力求把每件事做到群众满意。老党员常说,年轻干部要在基层磨出硬骨头、练出真本领。我想,这一年,我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不断蜕变。

展望未来,继续深耕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深知,断泾村的发展画卷还在铺展。产业提质、环境改善、治理提升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愿继续扎根这片土地,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基层事业。我希望能推动苹果产业与电商、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希望能探索更高效、更贴近民意的乡村治理模式,让群众参与感更强;希望能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把村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让“红色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一年,我用脚步丈量了断泾村的土地,也丈量了自己的成长;用真情温暖了群众的心,也温暖了自己的初心。我愿意在这片沃土上继续深耕,把每一份努力化作推动发展的力量,把每一滴汗水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洪流,让青春在基层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彬州市太峪镇断泾村村主任助理 李衡哲)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