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五大学科同台竞技,共探思政育人新路径

2025年11月11日至14日,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以“立德树人·融合创新”为主题,成功举办了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覆盖美术、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英语五大学科,通过课堂展示、反思评课、总结提升三大环节,探索跨学科思政育人模式,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课堂展示:五大学科同台,深挖思政元素浸润学科教学

活动期间,来自不同学科的7位教师围绕“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政主题,精心设计了7节融合课例。

语文课堂马慧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圆明园的兴衰为主线,依托文本细节解读,通过史料图片、复原影像对比,直观呈现圆明园昔日“万园之园”的璀璨瑰丽与惨遭焚毁的残破悲凉,让学生在文字与画面的冲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会列强侵华的屈辱历史。课堂中,马老师巧设思辨议题,围绕“圆明园毁灭的背后是何原因”“当代青少年该如何守护文化、强国有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启示,树立“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意识,将文本学习转化为爱国情感的觉醒与行动自觉。整堂课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深挖文本思政元素,既落实了“梳理内容、体会情感”的语文教学目标,又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培育等思政内涵,做到了学科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自然浸润课堂、走进学生心田。

IMG_256

闫晶晶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依托革命领袖事迹文本,承载革命传统教育,贴合课程思政的育人导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以“毛主席的艰难抉择”为载体,我设计“情感天平”活动,通过情境朗读、表达体验、观看视频,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主席的伟人胸怀。既落实语文能力培养,又自然渗透革命领袖的崇高精神,实现思政与学科目标的统一。以“忠骨精神”为核心,构建“历史—当下—自我”的思政链条:从抗美援朝的革命忠骨,延伸到新时代践行忠骨精神的人物,再关联学生的新时代责任,让思政认知深度贴合学生成长需求。

数学课堂李珊珊老师执教的《正负数》用“正话反做”小游戏和《长津湖》片段导入,把数学和生活、历史结合,既激活兴趣,又渗透思政。通过小组探究情境图,让学生自主用“+”“-”记录数据,把抽象概念落地,还借助数轴深化大小关系理解,最后用“人生正负”做升华,让知识有温度。

郝姗姗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通过九九消寒图,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中“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为9”“积比对应整十数少几”等规律,让学生经历“发现—验证—总结”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与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理解数学并非机械记忆,而是充满规律的理性学科,并让学生认识到“9的乘法口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传承文化、学好本领”的意识。

IMG_259

道德与法治课堂曹彩虹老师执教的《关心体贴老师》这堂思政课,从身边温暖走向世界担当,一堂以“关爱与共担”为核心的思政课,引领学生完成了一场从身边到世界的探索。课程从感恩老师、关怀保安保洁等身边人起步,继而拓展至“地球村”视野,以疫情、气候问题为例,阐释人类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现实逻辑。最终落脚于青少年责任,号召以勤学、节约、包容的具体行动,将共建美好世界的宏大理念转化为可感的成长指引。

英语课堂马倩倩老师执教的《Unit4 Read and write》以“社区小帮手”为核心主题,将英语读写训练与“关爱他人、责任担当、共建社区”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在落实语言目标的同时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谁是社区帮手—做什么—为何帮”的递进提问,梳理人物事迹时自然渗透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社区的内涵,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设计连线匹配、仿写介绍、小组汇报等任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每个职业都能为社区添力”“团结共建美好社区”的意义。

美术课堂梁爱琴老师以《喜庆的木版年画》为题,以学科融合为抓手,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艺术课堂。课堂上,师生共同赏析陕北地区及全国其他代表性区域的木版年画,感受其鲜明色彩、吉祥题材与精湛工艺,引导学生领略民间非遗的独特魅力,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根基;通过吉祥图案设计、年画线稿涂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悟传统美学价值;以“团圆美满”、“勤劳向善”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传递传统美德,实现“以美载道、以文化人”的思政目标,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涵养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

评课研讨:反思与碰撞,共谋教学提质

11月14日下午,评课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小玲的主持下有序展开。7位教师依次进行3分钟反思,重点剖析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的融合度。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点评团,从“思政目标达成度”“学科融合自然性”“学生参与深度”等维度展开点评。

IMG_263

学校党支部书记马小龙在总结中强调:“思政课不仅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属课’,更是全学科的‘必修课’。本次活动证明,只要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就能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立德树人的阵地。”他同时宣布,各科教研组必须定期开展“思政融合课例评选”,逐步建立学科思政优秀课例资源库,推动活动成果常态化应用。本次活动是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的创新实践。此次跨学科观摩课进一步打破了学科壁垒,形成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
从“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到“全学科思政融合”,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正以创新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滋养学生精神的沃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供稿: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

责编:刘朋涛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