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与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及物质形态的有机统一体。基层检察机关身处司法实践的最前沿,其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检察工作的整体效能、司法公信力以及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因此,深入探析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对于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当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院,普遍将检察文化建设视为提升软实力、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重要引擎,进行了多元探索并积累了有益经验。

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持续强化。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检察人员头脑,筑牢政治忠诚。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政治轮训、专题研讨等,不断深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塑造与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人员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选树身边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机关氛围。

制度规范与行为文化逐步健全。围绕司法办案、队伍管理与机关运行的关键环节,基层院普遍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了涵盖案件质量评查、检察人员考核、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力求以制度约束权力、规范行为。并通过举办公诉人辩论赛、文书评比等岗位练兵活动,引导干警养成严谨、规范、文明、专业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队伍整体素养与形象。

学习氛围与专业能力显著提升。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基层院大力推动学习型检察院建设。通过完善图书资料室、开设“检察教检察官”、组织案例研讨、鼓励在职深造与业务培训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学习与研究氛围。结合重要节庆与检察职业特点,广泛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文体活动,有效丰富了干警精神文化生活,缓解了工作压力,增进了团队情谊与协作精神。一些基层院还开始探索融合地域特色,尝试打造具有本地辨识度的检察文化品牌,取得了初步成效。

环境设施与物质载体得到改善。近年来,基层院在检察文化硬件建设上投入力度加大,通过打造检察文化墙、荣誉室、文体活动中心等实体场所,巧妙融入法治元素、格言警句与工作成果展示,使办公环境成为涵养检察文化的生动载体。同时,注重环境绿化与美化,致力于营造庄严、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和干警的归属感。

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与挑战。

认识表层化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基层院对检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战略价值理解不深,简单将其等同于文体活动、环境布置等外在形式,导致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两张皮”。同时,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活动开展呈现“碎片化”,管理职责分散,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形成持续深入的聚合效应。

特色缺失与参与不足交织。文化建设同质化现象普遍,未能有效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塑造,缺乏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独特品牌。同时,干警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多由特定部门推动,普通干警参与渠道不畅、主动性不足,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影响了文化的渗透力与认同感。

保障薄弱与效能不彰凸显。面对案多人少、经费紧张的现实困境,基层院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普遍不足,且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策划与推进。科学的考核评价与长效激励机制缺失,使得文化建设易被虚化为“软任务”,其对于提升业务质效、锻造过硬队伍的核心赋能作用未能充分显现。

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径建议

面对新时代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系统施策、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深化认识,正本清源,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筑牢政治根基。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将政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血脉,确保文化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聚焦核心价值。深刻把握检察文化的法治属性和职业特性,紧紧围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对“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使其成为全体干警的共同价值追求。三是强化融合思维。牢固树立“文化赋能”理念,推动检察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管理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软实力与检察硬实力的同步提升。

系统谋划,健全机制,构建文化建设长效格局。一是全面谋划部署。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目标清晰、步骤明确、特色鲜明的检察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为持续推进提供科学指引。二是优化组织协同。完善党组领导、政工协调、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资源整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完善保障体系。积极争取经费保障,探索建立符合文化建设规律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办法,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提升文化建设品位影响。

深挖地域资源。注重从地方历史文化、红色基因、行业典范中汲取营养,打造具有鲜明地域印记和检察特质的文化标识与项目,避免“千篇一律”。

聚焦业务亮点。围绕核心业务和优势领域(如未检、公益诉讼、知识产权检察等),培育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文化、团队文化,形成“一院一品”或“一部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

鼓励形式创新。要支持各内设机构和干警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形式、新内容,让检察文化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全员参与,以人为本,夯实文化建设主体基础。

坚持干警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干警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参与渠道,让干警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丰富载体增强吸引。 在用好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文化阵地。针对干警多元化需求,开展分层分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强化人文关怀。 将文化建设与关爱干警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思想沟通、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等机制,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和谐氛围,增强归属感与幸福感。(作者: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林朋勃)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