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滨小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美丽而温暖的身影:清晨,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师生;轻轻拾起校园里的一片小纸屑;微笑着抚平学生胸前的红领巾;细心地嘱咐孩子们放学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她谦逊和善、务实敬业,扎根教育25年,用爱和知识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她就是安康市教学能手、安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汉滨区优秀党员、汉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汉滨区十佳少工委主任,汉滨区汉滨小学副校长陈江楠。在育人的道路上,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致力于学校德育、安全管理的创新,用坚实的双肩担负起育人的重任,用责任的砝码倾力于哺育幼苗的崇高事业。
以德润心,筑牢成长精神堤坝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她深知德育工作并非简单地说教与管理,而是触及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她常说:“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言行举止都是学生的活教材。”她对自己提出了凡事为先的工作要求,只有自己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使工作更好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师生。
她结合学校特色的“每月一事”活动,实施了“竹笋好儿童”“修竹好班级”“育竹好家长”及“文明办公室”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完善了学生及老师的评估考核方案,并扎实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她坚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抓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站队、做操、出行队列、卫生、课间、学习用品及课桌凳的摆放等都做了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日常出现的不良行为通过晨会、队会、班会等方式及时进行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为了打造一支富有爱心、责任心、执行力的德育队伍,她定期组织开展班务管理岗位培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读书沙龙,积极参加级组开展的班主任研讨会,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的得与失,不断提升班务管理水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她注重学校和家长、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经常与班主任、家长交流留守儿童及重点关护学生的情况,为班主任出谋划策,给家长指导育儿知识。通过与安康市妇联、汉滨区妇联、安康市关工委等单位联系,每学期开展家教讲堂,帮助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习更多的教子方法,夯实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点。
用爱护航,织密校园安全网络
在安全管理方面,陈江楠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实抓细学校安全管理,修订完善各类安全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排查、安全演练、安全主题教育等活动,邀请公安、交警等社会爱心人士为师生做讲座,让全体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或行为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给予格外的关注,和班主任一起家访;组织留守儿童一起包粽子;给学习困难学生送图书。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心理、人际等多方面问题,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爱。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璞玉,等待老师的雕琢。
她若春风,所到之处皆是温暖与花开。给予学生呵护,给予老师帮助,她常与学校青年教师交流,把自己成功经验与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毫不吝啬,乐于指导青年教师,帮助她们快速成长。她总是能够深入教师中去,做老师们的知心人,急他们所急、忧他们所忧,竭心尽力地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老师们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解语花”、雪中送炭的“知心果”。
“常以耕者居,不言劳与累。三冬如一日,笑育满园竹。”这便是最真实的她,也是她在汉小教育沃土上倾情奉献的缩影。有她在的地方,就有爱,就有温暖,那片毛竹在爱的哺育下向着阳光蓬勃生长!(供稿:汉滨区汉滨小学)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