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并没影响紫阳县瓦庙镇瓦房村支部书记唐有利向村民义务代销农产品并免费送货的承诺,她像往常一样开上了她的私家车,当起了村民的“送货郎”。
瓦房村位于紫阳县洙溪河旁,距紫阳县城37公里,现有居民328户,一大多半都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由于离县城较远,镇内市场农产品消化能力有限,村民外出售卖多有不便,村书记唐有利便当仁不让地当起了村民的义务“销售员”与“送货员”,村民都亲切地称他的小车是“免费小货车”。
而唐有利做出这一暖心之举,源于一次深入走访。在瓦庙镇“深化网格管理服务,持续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工作时,她通过挨家挨户的交流,了解到许多村民的农产品面临滞销困境。于是,她迅速行动,决心为村民们排忧解难。
“有利要来了!快把那袋子土豆抬过来,再去地里摘些青辣子,让唐书记一起带进城去。”27日是村党支部书记唐有利进城送货的日子,紫阳县瓦庙镇瓦房村村民一早就开始忙活,打包好的蔬菜、蜂蜜垒在门前,再给唐有利打个电话关心:“到哪家了?”“什么时候来?”
为民服务是作为干部的职责所在,但唐有利却看出了村民的“羞涩”。“村民东西都收拾好了,却又推说不用,一问才知道是因为上周带过,这周就不愿再麻烦。”望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唐有利打心眼里希望他们能再“不客气”些。
7月初,唐有利便与瓦房村党群连心网格队队员共同组建“助农代销”志愿服务队,每周不定时往返紫阳两次,免费为村民带货。“农产品滞销的,联系我,我们给帮忙找人买”的信息发在了瓦房村各村组群里,唐有利告诉村民,不管是和城里亲戚互相带货,还是有卖不掉的土特产,都能给她打电话。说来说去,唐有利都是一句:“顺手的事!”
说是顺手其实也没那么方便。身高一米五五、体重不足百斤的唐有利,却要搬运数百斤的农产品。车到村口,她便和村民一起,背着沉重的袋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免费代销送货,她不仅不赚差价,还自己承担车辆油费和过路费。一路上,村民递来的水果和水,她都婉言谢绝,只关心地问:“还有要带的吗?快去准备一下。”那句“顺道”,藏着多少疲惫与付出,磨破的鞋底便是见证。
瓦房村村民金勋华说:“唐书记真是好人啊!帮我卖东西,还帮我带东西,给他钱,她从来都不要,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担子是接下来了,但前方的路却是无比艰辛。丈夫心疼地劝她:“你哪是去送货,简直是去冒险。这都贴进去不少钱了,山路上又那么危险!”但唐有利从未动摇,她始终记得自己作为村书记的责任。
截至目前,瓦房村党支部书记唐有利带领村党群连心服务队,已帮助 16 户村民销售 7000 斤农特产品,累计为这些农户增收 15000 元。
瓦房村村民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不仅牵动着唐有利的心,更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瓦庙镇以唐有利的暖心行动为契机,深入调研、系统谋划,通过整合镇域企业资源、共享企业销售渠道与客源等系列举措,构建起”党委引领+政府主导+村委组织+企业参与+干部服务”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既延续了干部为民服务的温度,更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让民生保障从”最后一公里”延伸至”最后一步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力。(通讯员:陈浩轩 供稿单位:瓦庙镇人民政府 审核:程锐)
责编:张颖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