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凤翔区范家寨镇积极推行“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推动村干部与后备力量每日下沉入户,有效实现从“解民忧”到“聚民心”的深层转变。
走村入户听民声 畅通民情收集“主渠道”
干部们秉持着“唠家常、问冷暖”的工作态度,下沉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心声,了解实情。截至8月底,全镇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条,办理民生实事8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7起。常态化、制度化的走访机制,让干部们掌握了大量鲜活的一手民情信息,建立了详实的民情台账,为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心服务解民忧 当好民生问题“办理员”
“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关键在“办事”,不仅在于“听”,更在于“干”。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袁凤涛在遍访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暑假期间,村里的家长们大多忙于务农和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家中的孩子,学生娃的暑期看管成为了众多家庭的揪心事。经过沈家沟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深入分析研判,大家迅速行动,通过精心筹备,成功举办了暑期爱心托管班。在托管班里,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知识,还接受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了29户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家长们能够安心工作,也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充实的暑假。
主动作为促和谐 筑牢乡村治理“压舱石”
“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是强化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在走访中,干部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也是政策的宣讲员、矛盾的调解员和治理的引导者。
8月份,面对全镇235个城乡居民保险零账户、2633名未参保人员,镇村干部借助“一小时”入户动员,讲政策、算细账,大幅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推动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乔家堡村两户村民因地界问题积怨已久,村副主任景广利多次上门,利用“一小时”时间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并邀请老党员、小组长共同调解矛盾,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下一步,凤翔区范家寨镇将继续优化提升“一天一户一小时”工作法,努力将其打造为畅通民意、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金钥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王 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