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大荔县公安局:随身警务“一包通办” 平安承诺全程在线

为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沃土,大荔县公安局羌白派出所创新打造“随身警务”民生工程,以民警“进得了院门、坐得下板凳、解得开疙瘩”为工作标准,通过“一包双端”(警务背包+移动终端、群众端口),构建起“需求感知—服务前置—矛盾化解—平安共建”全链条治理体系,让农村警务既有泥土味又有科技范。

民情直通车,移动式窗口延伸服务半径

羌白派出所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推出“三色预警”服务机制。红色标注紧急事项,民警24小时内上门即办;黄色标注常规事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绿色标注咨询事项,由专人跟踪办理。民警随身携带的“警务背包”内集成便携式身份信息采集仪、便民联系卡等,实现15项高频业务“背包即办”。

IMG_256

在近期走访中,民警发现辖区群众陈先生的儿子因病行动不便,无法来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次日,民警便携带设备上门采集信息,现场完成照片拍摄、指纹采集等流程,一周后民警将新办理的身份证准时送到陈先生手中。

平安前哨站,沉浸式宣防筑牢安全屏障

为增强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民警将宣传手册装进警务背包,随时随地向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及预警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同时,羌白派出所组建“警+N平安联盟”,整合村委干部、乡贤能人、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宣传小分队,利用农闲时段用通俗易懂的“土话”开展反诈防骗、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宣传。

IMG_256

5月12日,村民老赵接到诈骗电话时,脱口而出民警教的方言顺口溜:补贴要走“一卡通”,要我转账都是哄。

和谐稳压器,前置式调解激活善治动能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羌白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推行 “三随工作法”:一是随包建档,民警在警务背包中随身携带调解记录本,走访中一旦出现矛盾纠纷,便第一时间介入处理;二是随身团队,由民警、村支书、乡贤组成“调解团”,凝聚多方力量,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三是随机回访,通过移动终端随机自动对已调处的矛盾纠纷当事人推送满意度调查,收集当事人的现实反响,确保调解实效。

IMG_256

4月10日,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羌白派出所立即组织“调解团”开展化解工作,通过走访村中老人、查阅土地台账,现场拉尺丈量,最终划定双方认可的分界线,并促成两家人握手言和。“化解矛盾不仅要讲法理,还要懂乡情。”这是羌白派出所民辅警在工作中得到的“真理”。

民生数据库,动态化信息赋能精准治理

“随身警务”配备的移动警务终端、执法记录仪等设备,不仅实现人员身份核验、法律文书开具等业务“现场办结”,更成为信息采集的“智慧助手”。羌白派出所通过手绘民情地图与电子台账双轨并行,在辖区推行“五必记”标准(人口变动必记、安全隐患必记、特殊需求必记、矛盾纠纷必记、民生建议必记),形成动态更新的辖区治理“百科全书”。

IMG_256

近日,民警在羌白镇小寨村走访时,发现村民王某的户籍信息与现住地不符,当场通过移动终端完成数据修正,并联动村委会更新台账。“以前核查信息要反复跑、手工记,现在终端一扫、数据一传,效率翻倍!”民警刘立刚说。

自推行“随身警务”以来,大荔县公安局羌白派出所累计收集社情民意57条,消除安全隐患28处,代办各类事项43件。“群众动嘴、民警跑腿、数据跑路”的服务模式,让警务服务既有科技含量又有人情温度,既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更延伸了基层社会治理触角,绘就了“警务围着民生转,民警贴着百姓走”的时代新图景。(供稿:大荔县公安局)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