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上有几盏路灯不亮了,晚上走路不方便……”
“路灯不亮的原因是灯管损坏,已经落实管理员买回了新的,铲车到位后立即更换安装”。
近日,在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召开的院落会上,镇村干部群众围坐一起,围绕着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大家畅所欲言。而社区党支部书记熊祖元则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当场协调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全部一一记录下来,落实社区干部包抓,定时限、定责任,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推行“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来,仓上镇聚焦民生需求,全力帮解群众难题,镇村(社区)干部深入村组,通过召开小组会、院落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诉求,排查矛盾堵点。各村(社区)还设置了“民情民意”收集箱和“民声”热线,全方位畅通“呼叫”渠道,随时接听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并做好登记台账和办结清单。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分类施策,逐项反馈,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能尽快解决的尽快解决,短时间解决不了的诉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民众呼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把会议开在村组院落、农户院坝,打开“传声筒”,在及时传达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也通过院落会收集并解决群众的“难题”,让群众唱主角,村干部当好倾听者和答题者,切实架起了与群众紧密相连的“连心桥”。
“叫应帮解”不是形式口号,而是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仓上镇变“有叫必应”为“未叫先应”,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接单,真正把民生需求“帮”到关键处,“解”在急需时。
裴家村九组柯昌文患脑溢血,手术后一直瘫痪在床,老伴儿既要侍候病人又要操心农活。正赶上几亩地的菜籽黄了亟待收割,又要给病人办残疾证,忙得分身无术。住在一个院子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龚兴珍看在眼里,也急在心头。在她倡议下,邻居们自发带着镰刀,到柯昌文的油菜地里,帮他把菜籽收割脱粒整净运回家。同时,经过村上联系,县医院和残联也已派工作人员上门为柯昌文办理了残疾证。
自推进“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来,白河县仓上镇共召开小组院落会96场,收集群众意见、诉求83条,解决民生诉求37件,调解矛盾25件。接下来,该镇将继续以院落会、小组会为载体,以民生实事、发展难点、治理痛点为切入口,真正让干部“沉下去”,把民心“聚起来”,用“贴心”得“民心”,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一线落实、在群众身边落地。(朱明富)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