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麟游县院聚力“三有”争创,紧扣“双争”目标,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以业务管理为统筹规划,以案件管理为流程把控,以质量管理为结果导向,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推进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统筹业务管理,把好“风向标”
完善制度机制。针对业务管理实际问题,制定《加强业务管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了数据质量管理、业务质效分析研判、业务工作规则等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提升业务管理质效。修订完善内设机构与人员考核方案,制定明确的正面与负面清单,对高质效履职评优表彰,将考核从“数据”导向转为“质效”导向,引导干警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
强化分析研判。立足“四大检察”,各条线加强对业务数据的分析研判,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等开展研究,针对性改进工作。同时,为上级院提供完整准确的办案数据,深度参与上级院业务数据研究。
注重总结应用。刑事部门制定《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件办案指引》,《办案指引》根据该类案件特点,聚焦证据完整性、价值认定合规性、行为认定准确性,对重点证据审查要点逐一列举,提供规范性指导;公益诉讼部门制定《关于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从法律监督职能出发,服务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规范案件管理,筑牢“防火墙”
管案与管人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规范流程+动态监督”,不断细化案件管理,确保案件规范办理。压实案件承办人主体责任,案件管理部门切实抓好“专门管理”。在案件办理时同步、准确填录案卡,案管审核员同步审查,及时反馈,每月汇总案卡填录情况,及时向院党组汇报。案管办每季度对条线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点业务态势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分析报告,为院党组科学决策、案件源头治理提供支持。
内部与外部同联动。对内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完善疑难复杂案件跨部门会商、内部线索移送等机制,充分发挥检委会指导决策职能。对外深化公检法协作,针对公安机关办案中存在的违法及瑕疵问题,主管副检察长在县公安局和交警大队开展专题讲座2场,针对涉电诈案件办理,组织开展公检法联席会议1次,对内对外同频共振抓实案件管理。
数据与业务相融合。深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与检察业务融合,提高模型使用率的同时更加注重成果转化,以线索精度准度提升法律监督刚性。截至8月底,应用全国大数据模型平台的模型4个,推送2.0业务系统成案6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例。
聚焦质量管理,守住“生命线”
狠抓质量评查。细化案件质量评查规则,依托案件质量评查系统,采取自查与交叉评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查案件,针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剖析整改,确保案件质量“零瑕疵”。承办人坚持办理一案自查一案,案管部门开展法律文书制作、案卡规范性填录培训2次,每季度开展专项评查1次,今年参与上级院交叉评查1次。
提升品牌质量。加强典型案例、高质效案件的培树工作,办理的《麟游县自然资源局对九成宫镇城关村村民私自出租土地堆放石料破坏耕地行政监管不力案》被省院确定为高质效案件。深化“七彩公益”检察品牌和“晨晖麟幼”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强化司法为民实效,推动检察职能精准落地。
优化人才培养。破解人才短板,培育打造“麟检青雁”优秀检察人才培养选拔改革创新项目,制定印发《年轻干部培优选树工作方案》,发挥老检察官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历练,构建“老中青”结合的干部队伍,强化麟游检察“软实力”。1篇基层院建设调研文章,在最高检《检察队伍建设》杂志刊发。
下一步,麟游县人民检察院将聚焦业务短板,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用贯通,发挥好“业务—案件—质量”联动机制,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以高质效履职推动麟游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蒋钊)
责编:张颖
编辑: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