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税金融

旬阳税务:倾税之力 守护一江碧水

作为陕南唯一县级市、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的旬阳坐落在汉江环抱的青山绿水间。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国家税务总局旬阳市税务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理念,切实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担负起守护一江碧水的政治之责。

以税护绿 绿色税制守护一江碧水

IMG_256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近年来,旬阳市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大量工业企业入驻,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增加的污水处理需求,这对坐落在旬阳城关镇的陕西环境工程建设(旬阳)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污水处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走进陕西环境工程建设(旬阳)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青翠绿植映入眼帘,进场的城市生活污水经过提篮格栅及提升泵房、初沉池、沉淀池、消毒等工序,在封闭环境中被净化为清澈的水。“这些水是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与影响的,这也是我们守护汉江水质,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巨大进步。”该企业负责人张德说道。

“旬阳地域广阔,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这些污水最终流入汉江,对汉江水系造成了污染。”张德介绍道,“我们建厂前期的工程量非常大,前期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厂房建设和购置治污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运营资金是十分缺乏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企业健康发展。”

为帮助企业应享尽享税费优惠政策,旬阳市税务局组织“旬速办·向阳花”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方式、经营状况等情况后,对适用该企业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进行梳理,“税务干部向我们贴心讲解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于政策红利如何享、企业如何办等事项进行了一一辅导,这些绿色税收政策不断激励我们进行改造升级,切实提升了企业的污水处理能力,这不仅为我们公司发展带来了好处,更是带动整个旬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该企业财务负责人朱虹瑾感慨道。

环保税等绿色税制促进企业实现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旬阳市环保纳税人从18户增加到21户,而5年来环保税从108万元递减到65万元,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税惠增绿 税企同心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IMG_256

大唐陕西汉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蜀河水力发电厂位于旬阳市境内的汉江干流上,坝址在蜀河镇上游约1公里处,是汉江上游梯级开发规划中的第六个梯级电站,电站发电兼顾防洪、航运等,蓄水位217.3米,坝顶高程230米,水库库容1.76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276MW,年平均发电量9.53亿kW.h。

大唐陕西汉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蜀河水力发电厂属于旬阳市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和涉税需求,主管税务分局及税政部门上门精准推送政策,定期跟踪税费优惠政策享受情况,通过“服务+税惠”组合拳,为该企业打造“绿色能源牌”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力量”。

“水电行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直都备受政府部门重视,尤其是税务部门,及时组织‘税务管家’和青年志愿者们上门向我们宣传环保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各项政策,近年来,我们各项税费减免共计76万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为我们扮靓旬阳、保护汉江水质增添了更大信心!”该企业负责人董宁说道。

“我们每季度都会委托专业资质机构开展水质取样监测,密切关注库区水质变化,严防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安装运行泄洪闸门遥感自动启闭系统,保证下泄流量不小于120立方米/秒,满足生态流量要求,不仅如此,我们每年都会投入近115万元的专项资金来组织打捞水面漂浮物,我们自主研制的集污斗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该企业环保主管刘婷婷介绍,“我们厂区内还设立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实行污水回用,实现‘零排放’,对于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存放处置也是按照环保要求严格规范的,在接下来的生产运营中,我们将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手抓’,让汉江生态文明建设在旬阳落地生根。”

携手添绿 部门协同激荡发展脉动

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旬阳市税务局主动加强与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生态环境旬阳分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政府主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常态化工作机制,凝聚护航企业绿色发展合力。

“我们与生态环境分局建立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并对水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创新实施‘税务征收、部门复核’工作法,实现涉税数据定期交换和分析汇总,对环境污染源精准管控。”旬阳市税务局税政部门负责人李安智介绍道,“随着‘通讯录’的更新和‘好友’数量的增加,税务与政府各部门在凝聚共识和形成税收共治合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从被动减排到主动环保的转变,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新赛道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税惠助力下,碧水青山已然成了旬阳的金名片。旬阳市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河清、岸绿、人富美丽画卷保驾护航,以税务“春风”吹动一江碧水永续北上。(胡孝利)

责编:张颖

编辑:李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