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喜报!陕西省山阳中学教师王静斩获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两项大奖

近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大赛终评活动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落下帷幕。陕西省山阳中学教师王静凭借STEAM校本课程《“智”慧校园,“能”在你我》科教方案,从全国近千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大赛一等奖及“熊友廉优秀科技教师专项奖”,充分展现了该校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扎实实践与育人成效。

IMG_256

本次大赛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办,以“创新实践·赋能成长”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千余名科技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代表参与。活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设置封闭问辩、公开展示、专项评审三大核心环节,重点考察参赛项目的教育理念、实践创新性及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成效。陕西省代表队共揽获22项荣誉,山阳中学王静老师的课程方案因“立足校园实际、兼顾多元成长”的鲜明特色,成为评审专家关注的焦点。

IMG_256

《“智”慧校园,“能”在你我》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依托山阳中学科创中心3000平方米实验室及跨学科教师团队支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家思维+工程师实践+协同者素养”的三维能力培养,解决校园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课程借鉴西安高新一中“植物叶片滞尘能力探究”等项目经验,鼓励学生像科学家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在《节能教室》项目中,学生团队绘制37组光照传感器数据图,将检测精度从78%提升至95%;《智能垃圾桶》项目组通过19次机械臂调试,实现垃圾自动分类功能。这种“从问题到方案”的探究模式,使抽象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课程设计“阶梯式任务卡”与“成长勋章”体系:基础层任务(如传感器接线)面向动手能力薄弱学生,完成后授予“技术入门勋章”;进阶层任务则为能力较强学生设置挑战。高一学生李某从“万用表使用零基础”成长为“机械臂调试能手”,其反思日记中“原来我也能让想法变成现实”的感悟,成为课程育人成效的生动注脚。

“教育不是筛选天才,而是培养‘完整的人’。”该校科创教育坚持“过程性评价”导向,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关注“9分进步”而非“90分成绩”。这种理念的落地,得益于学校构建的“三维支持体系”:13位跨学科教师组成导师团、瑞裕电子工程师交流指导、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为创新实践提供沃土。

IMG_257

作为山阳中学科创教育的代表性成果,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更体现了陕西省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系统布局。近年来,陕西省山阳中学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校园实践落地—区域经验辐射”的路径,已培育出《智能AI宿舍系统》《操场智能灯》等40余项学生创新项目,形成“立足校园、服务生活、赋能成长”的科创教育特色。山阳中学科创中心团队将继续深耕这片创新沃土,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情怀的”完整的创造者”,在广阔天地间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王 静)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