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代热点

两千年前的人间烟火——鱼纹铜釜

在旬阳市博物馆,陈列着一件汉代鱼纹铜釜。它形制朴素,高13.6厘米,口径17.5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平底,底部还保留着清晰的黑色烟炱——那是两千多年前炉火留下的印记。

IMG_256

更引人注目的是,铜釜口沿和腹部有三处补疤。这并非瑕疵,而是时光的铭文,见证着它作为日常炊器的不可或缺。破损后精心修补、继续使用,既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也蕴含着主人对日常器物的深厚情感。

IMG_257

IMG_258

铜釜最精彩的秘密藏在釜底:一尾生动的鱼纹刻于内底。当女主人注入清水准备烹煮,水波荡漾间,鱼儿便仿佛悠然游动。“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足有余”。这日日可见的图案,寄托着汉代家庭最朴素的愿望:锅里有粮,生活丰足。

鱼纹连接着中华文明的悠久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陶器上刻画鱼纹;至汉代,鱼纹正式成为吉祥符号,从神秘图腾走入寻常生活。旬阳这件铜釜,正是这一文化变迁的鲜活见证。它告诉我们,历史不仅由帝王将相书写,更由充满生活气息的器物和普通人对美好的向往共同铸就。

这件穿越两千年的铜釜,是一面映照汉代社会生活的镜子。它映出灶前炊烟,映出修补时的专注神情,更映出祖先对安定、丰饶与幸福的永恒追求。

如今我们虽不再用铜釜烹食,但“年年有余”的祈愿已融入文化血脉。历史不仅有金戈铁马,更有锅碗瓢盆中升腾的温暖而坚韧的人间烟火。(刘妮)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