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横山职教中心隆重举行“非遗润校园 艺韵传薪火”主题活动。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活动以艺术为媒、青春为笔,在秧歌的铿锵、民歌的深情、说书的智慧中,奏响了传统与时代共振的传承新乐章。

非遗技艺体验,传承在手尖跳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非遗历史、内涵与技艺,激发传承责任感,横山区文化馆的老艺术家们走进校园,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面点社团里,师生互动制作传统糕点,笑声中诞生创意作品。
剪纸社团中,艺术家展示精细技法,学生亲手剪出民俗图案。
书法社团中,原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刘文宣和学生们挥毫泼墨,书写文化根脉。

展演盛宴,艺韵映照青春
下午,展演活动隆重举行,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高启富,原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刘文宣,横山区文化馆馆长高启峰,副馆长马慧博,横山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韩生福,教务主任李峰,团委书记闫鹏飞出席参加。学校24级25级全体学生、班主任集体观看,共同欣赏此次文化盛宴。

以舞启幕——秧歌里的民族精神图腾。开场《陕北秧歌》非简单舞蹈,而是文化唤醒仪式。红绸翻飞间,礼赞黄土高原的生命热忱;鼓点铿锵处,跃动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脉搏。

以声入心——民歌中的土地灵魂与情感基因。陕北民歌作为“黄土高原的声音化石”,高亢嘹亮,承载着别样的乡土情感。卜小刚演绎《我的大横山》《上一道坡坡下一道道梁》,展现劳动生活图景,歌词质朴如诗。李熹妍献唱《东方红》《再也不唱想妹妹》,凸显女性深情与决绝。高国程与任荣老师以《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西口情》唤起离别共情,悲情美学直达人心。

以艺承脉——曲艺与舞蹈的双线传承。陕北说书人王云老师一曲《咱是说书唱曲的人》,三弦轻拨,方言吟诵,以一人分饰多角诠释“口耳相传”的叙事魅力。最后,职教学子压轴腰鼓方阵踏地如雷,动作整齐野性,气势磅礴,谱写文化史诗的节奏华章。

此次“非遗润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掌握传统技艺,更在秧歌舞动的精神图腾、民歌流淌的情感基因、鼓舞迸发的时代脉动中,将文化根脉深植于心。它如春雨般滋养青春心灵,激发守护中华文明的使命感。横山职教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非遗为桥梁,用青春之光照亮传承之路,谱写着薪火永续的时代新篇章。(文稿:李向飞)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