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府谷县社区学院、县图书馆、县道德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传统道德文化读书会”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在府谷县图书馆三楼温情启幕、圆满落幕。本期活动以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幼儿教育概论》为核心读本,围绕人体生命能量发展规律、道德能量获取途径及能量与教育的深层关联,展开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交流研讨。

活动由县图书馆优秀馆员崔婧主持,开场以集体经典诵读拉开序幕。众人齐声诵读《老子・德道经》道篇,庄重雄浑的声韵中,经典特有的“玄韵波”与普通背书的差异清晰可感,让在场者沉浸式触摸传统文化的精神脉动。随后,大家以接龙形式共读《幼儿教育概论》第一章“道德观”后三节内容,在逐字品读中深化对核心观点的理解。

关于人体生命能量发展规律,活动明确其遵循“先天储备→后天损耗”的核心逻辑:古人以十二消息卦精准对应能量变化,其中男性以8年、女性以7年为能量更迭基数,整体划分为三大时期、六大阶段——胎婴期(胎 – 3岁)、幼儿期(4-7岁)为先天无为期与转换期,能量主要源自父母遗传与天地自然摄取;少年期(8-15岁)虽先天机制渐被后天取代,但仍保有摄取天地能量的能力;青年期(16-24岁)、成人期(25-56岁)至老年期(57 岁+),能量则因“六根”(眼、耳、口、鼻、身、意)的日常活动持续消耗。

天地间充盈着道德质象能量,但其被人体有效吸收需满足“器质匹配 + 正确方法”两大前提,而“上善经典诵读”正是最简便高效的途径。能量摄入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类:常人通过体表毛孔、口鼻呼吸被动获取,不仅量少,还依赖穴位经络的通透程度;经专门训练者可通过“正善治”(规范后天意识与行为)提升摄入效率,而诵读经典时,文字中蕴含的道德能量会以光能、音能形式滋养身心。值得注意的是,“德为器,能为用”,唯有具备相应道德品格,才能真正承载这份能量。

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中西方教育往往忽视“能量”这一关键维度,实则能量是决定生命活力、影响命运走向的核心要素——从考试临场发挥到事业长远成就,背后均有能量支撑。而德慧智教育在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核心,正是以“德”为根基,塑造善正智识品格,通过经典诵读培补精神能量,借助体操舞蹈锻炼强健身体素质,实现 “德”与“能”的协同发展。
本次学习吸引了一线教师、新老传统文化爱好者等群体参与。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张志鹏主任对核心观点的系统梳理,让大家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更趋清晰;府谷镇学区副校长张立的真情感言引发全场共鸣;明德小学的一线教师深受触动,经推荐当场自告奋勇接下下次集体学习的主持工作;年过八旬、深耕教育领域半世纪的张永华老师,更是激动赞叹“德慧智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真挚话语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活动尾声,主持人崔婧带领大家鉴赏毛泽东与南宋诗人陆游风格迥异的“咏梅”诗词,在伟人的豪情与诗人的雅致对比中,为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交流添上点睛之笔,也为读书会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画上了圆满句号。(供稿:府谷县道德文化促进会)
责编:杜鹏飞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