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扫码办”“掌上办”成为主流,办事窗口前却有人因不会扫码而犯愁——数字化便利的另一面,是老年人、残障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新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把窗口“搬”到他们身边,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腿”,用容缺受理等方式,“零距离”把便利送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早上不到上班时间,陈先生已在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市场主体窗口急得打转。中心主任刘曦见状,立即上前。“想开餐饮店,网上申请太复杂,我不会弄。”刘曦立即接过陈先生的手机,一步步指导,仅用10分钟就提交资料并通过了支付宝实名验证。在卫健窗口,果园社区、视力极弱的汪先生办理独生子女证,工作人员全程代填表格、复印证件、剪贴照片、电话核实婚育信息,30分钟就办好独生子女证。香溪社区的孙先生独自坐着轮椅来到大厅,工作人员立即上前询问需求,交谈中得知孙先生办理营业执照的资料已提交,但缺少房屋鉴定材料后,窗口通过社区核实后特事特办、“容缺受理”,线上提交、当场出证,为孙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几位独居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社保、高龄窗口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手机帮他们完成养老、高龄认证。
“缺非关键材料可先办后补,让特殊人群只跑一次。”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曦介绍,目前已累计为老弱病残群体解决60余件“关键小事”。下一步,该中心将每月组织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帮办代办队伍,依托“好差评”和12345热线实时监督,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成想办法”,推动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环境,让办事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陈小梅 王小艳)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