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月亮偏西,距离天大亮还要一个多小时。“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天气逐渐转暖,霜雪不再,寒潮收场,春风和融,草色萋萋,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走在三条沟公路边的青石小巷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不必费心去找景点,寻常巷陌人家,墙角衩出的一缕紫薇花,便足以留住过客的步伐。不经意间抬头,那门楼上的砖雕,门口的石狮,那窗棂旁边的玉兰树酝酿着腹稿,擎着一支支蘸满颜料的“狼毫”,准备挥毫泼墨,画出最美的图画,又像无数只耳朵,竖着尖着,认真聆听春天的声音。门户前的溪水边,一条条鹅黄色的柳枝,诉说着春日的繁华,樱花潮还没有退去,青杏子稀疏在叶芽中间,人间的四月天阳光与雨露的交汇蕴藏着庄稼人的希望,春日的一点一滴变化,微小之处,亦见春的短促与珍贵。
此时的三条沟亦如一个小家碧玉的女儿,“有美一人兮,宛如青扬。”长阳寨是她的眉,深如远黛。三条沟的水是她的眼,春水初生。弯弯曲曲的溪水边,玲珑有致的别墅,是她的身姿,巧笑倩兮,眉目如画,清丽婉柔。在云镇有一句话:“早上稀糊汤,晚上糊汤面”。稀糊汤,便是农人喝的早茶。早茶中,必有一样核桃馍。其皮薄如纸,香脆可口。吃过早茶,农人成群结队地忙碌起来,栽烤烟、种药材。就连飞鸟也不甘落后,围绕着每一棵树冠飞舞嘤鸣,仿佛在催促树枝上的芽叶加速生长。疏雨过后,空气中,丝丝缕缕的花香飘来。抬头就是艳艳的花,枝头袅袅娜娜盛开淡定从容。
前几天种下的洋芋出苗了,叶子如同分币大小,就间隔一行种玉米。勤快的庄稼人挑选肥劲足的猪粪和牛粪倒至地头,翻仰了薅锄头,将粪捣成碎末,装入筐中,挑到田埂上,转身撒向被耙得平如镜面的田块上。小时候的课本里,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虽然他们腿上糊满牛粪,心底却最为质朴,眼睛更能看明世事。在劳动歇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走在田间小路上,晨风微凉,山头待升的太阳应时相迎。大面积的麦田,在领受阳光的恩赐后,纷纷拔节长高,孕穗生粒。大棚里的苗圃一天一个样子,随风生长,见日增绿,眼见得变成一张张巨大的绿绒地毯,乡间晨景,陶然若幻。
最是春光留不住,岁月如水流,“谷雨”让我们告别了春天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只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花开花落之后,那些曾经以为坚如磐石的执念,在崭新的陌上花开后,倏然破碎,无迹可寻。史料记载,晚清头号重臣李鸿章,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受人误解,内心极其苦闷,无意间发现书案上写着这样一副楹帖: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我也坚信,心有净地,只装春色,微风在前,花香在旁,明媚在肩,是那样的温馨柔美!人生最难得的便是,能从最低处的生活里,活出最高级的优雅来。春光明媚,日暖氤氲,生命中的任何一份美好,都值得我们仔细留心珍惜。愿我们都不负春光,不负岁月。(来源:镇安县图书馆)
责编:杜鹏飞
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