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卫生健康

陈仓区疾控中心:织密传染病防护网 筑牢人民健康防线

2024年,陈仓区疾控中心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疾控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围绕传染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多措并举提速应急响应,用疾控人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固防线,在传染病防控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不断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防控,常抓不懈

陈仓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坚持联防联控和多病同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等,不断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区卫健局多次召开传染病防控工作会,强调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要性,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区疾控中心指导全区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实时监测,精准防控

区疾控中心应用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平台,启用“5+2”、“白+黑”监测模式,2024年共监测到有效数据4698条,排除预警信号113条,处置聚集性疫情78起,涉及百日咳、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水痘等疾病,实现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监测预警为及时发现疫情和早期处置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精准高效。2024年陈仓医院成为陕西省首批“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试点医疗机构,从医生诊疗、检验科数据抓取到后台数据分析,实行智能监测上报,解决了传染病漏诊和人工报告缓慢的问题,让病例报告更“准”,预警监测更“灵”。

专病专防,筑牢基石

艾滋病、结核病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陈仓区高度重视艾滋病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公众号、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百千万志愿者系列宣传活动,全区累计受益人数达6万人次,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发放安全套和艾滋病防治提示贴,宣传资料100%全覆盖。2024年累计招募67名医务人员加入“一对一”关爱队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提高感染者/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IMG_256

“一老一小”,多元防护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一老一小”成为重点关注群体。通过疫情监测网、医疗机构、学校和养老机构报告,形成多点触发,多部门协同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处置预警信息,研判疾病发展趋势,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全年进敬老院、进学校196次,针对传染病流行趋势,指导养老机构做好老年人日常监测,规范防控措施,指导学校落实好晨(午)检、病因追踪、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普及健康知识,健全了“一老一小”多元防护屏障。疾控中心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用实际行动守护“朝夕”生命健康。

IMG_258

合理储备,快速响应

为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区疾控中心储备了充足的防护装备(防护服、隔离面罩、N95口罩、消毒液等)和应急通信设备(卫星电话、移动对讲机等),确保应急情况下信息通畅,物资充沛。应急车辆定期维护检查,确保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现有防疫物资能够满足全区防疫1个月用量,为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物资基础。着眼提升疾控人员应急实战本领,开展“应急月月练”活动,先后举办了校园结核聚集性疫情、托幼机构食源性疾病暴发、麻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应急指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传染病疫情能第一时间上得去、打得赢。

IMG_259

强化宣传,促进全民健康

疾控中心深入社区、广场、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通过发放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宣传品、政策讲解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冠、手足口病、百日咳、出血热、流感、水痘、狂犬病等疾病临床表现、传播方式和防控知识,让专业疫情防控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掌握的健康知识,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同时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全年发放宣传彩页20000余张,宣传品13000个,广场宣传14次,开展社区讲座5次,校园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3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让广大群众对传染病有了深刻的认识,提升了防控意识,掌握了防控措施,也赢得了群众对传染病宣传工作的认可和好评 。

疾控监督,助力医防融合

按照《宝鸡市陈仓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陈仓区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于6月启动,全区共派驻7名专职疾控监督员进驻3家区级医疗机构和21家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围绕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院感防控措施落实、疑似聚集性病例发现与报告等开展工作,专职疾控监督员累计入驻医疗机构72天,撰写工作周志72篇,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落实,规范医疗机构预防控制措施。通过派驻疾控监督员的方式,有效助力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协同发展,强化了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提升了工作实效,推动了陈仓疾控事业行稳致远。(供稿:陈仓卫健局)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