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不亮、水渠堵塞这些小事,干部们坐在院里和我们一起商量,当场定方案,三天就解决了!”近日,丹凤县龙驹寨街道下湾社区的张雪亚谈起街道推行的“院落会”,竖起了大拇指。今年以来,龙驹寨街道将“院落会”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金钥匙”,通过“小板凳”议事、“零距离”服务,把会议开到群众家门口,让问题解决在屋檐下。上半年,40个村(社区)累计召开院落会3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1800余条,解决民生实事680件,群众满意度达98%。
“三定”让院落会开得实
“开会不是走过场,咱们得让群众说了不白说!”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党工委扩大会上强调。为确保院落会开出实效,街道创新“三定”机制,即定规矩:提前3天张贴通知,明确“环境卫生、矛盾调解、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议题,避免“会而不议”;定流程:按照“群众提、大家议、支部记、限期办”四步走,现场能解决的当场拍板,需协调的纳入街道“民生实事清单”跟踪督办;定责任:每个院落会由党支(总)部书记牵头,1名包村(社区)干部、1名村“两委”成员、3名党员代表全程跟进,结果一周内反馈。
“四方联动”让难题解得快
“多亏了‘院落会+专班’,长50多米的通组大路终于打通了!”鹿池社区六组的刘治荣感慨道。街道整合“干部、乡贤、律师、片长”四方力量,通过干部下沉、乡贤助力、律师支招、片长跑腿,打造“院落会升级版”。街道要求包片领导每月至少参加院落会2场,现场协调城管、住建、环保、信访、教育等部门“组团解题”。邀请“李大姐热线”“王德厚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员参与,用“乡音土话”化解矛盾52起;司法所干部定期驻点,提供法律咨询210人次,避免“小事变官司”;1464名片长化身“民情快递员”,会后上门代办养老认证、医保缴费等事务460件。刘家河社区通过院落会联动“信访积案专班”,成功化解一起长达2年的建房界畔纠纷。
“两个课堂”让政策听得懂
“防诈骗知识演成顺口溜,山茱萸种植技术讲到地头,这样的会咱爱听!”马炉村村民点赞道。街道通过政策课堂和技能课堂,将院落会与党员教育深度融合。用“方言快板”“案例视频”宣讲医保新政、反诈技巧,覆盖老年群众1.2万人次;农技专家在院落会后直奔田间,手把手教科管技术,带动500户农户增收。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党群一起干”,院落会成为龙驹寨街道的治理密码。凤冠社区通过院落会,协调、争取光伏公司投资建成300米超大发电充电一体化光伏车棚一座;鹿池社区“说事议事厅”根据群众建议新增了留守儿童托管班;街道更将“年度10件实事”的投票权交给院落会,今年实施的雨污管网埋设、巷道硬化、修建垃圾收集站等工程全部源自群众提议。
“坐在一条板凳上,事情就好办了!”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主任说。如今,“有事开院会,没事唠家常”已成为龙驹寨的新风尚,小小院落正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大能量”。(刘海侠)
责编:刘朋涛
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