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定边县红柳沟镇:“政企村”多点发力 共绘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

“企地共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这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热点词”“高频词”,在定边县红柳沟镇李窑村得到了具体实践和示范,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IMG_256

7月4日,在定边县红柳沟镇李窑村,一处300亩玉米地里,玉米苗已有一尺多高,油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在玉米地上空,一辆搭载着20公斤叶面肥液的植保无人机,正在操作员的遥控下实施喷洒作业。这样的场景在之前的李窑村从未出现。多年来,受山形地势制约,李窑村的耕地零散,降水不足,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种植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直到2022年10月份,在当地政府和长庆油田采油五厂的帮助下,李窑村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才有了现在的景象。

红柳沟镇李窑村党支部书记张军介绍道“去年10月份我们对接采油五厂以后,给我们提供一口废弃的水源井,以及井上的电和变压器,到今年3月份,采油五厂又给我们建了三个蓄水池,这三个蓄水池有两个中转的,一个是蓄水灌溉的。这个井每小时能出25方水,三个蓄水池蓄满以后,能蓄大约5000多方水,这5000多方水能够充分地满足我们种植300多亩玉米的灌溉。”

IMG_256

水的问题解决了之后,零散的土地依旧不适合发展集中连片的种植业,整合土地成了发展规模化种植必须要做的“功课”。今年3月,李窑村果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亩2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同时积极鼓励村民进行“二次入股”,年底进行分红。

科学的规划种植、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销路的保障等等,相较于之前个人的“单打独斗”,在收入上有了更牢靠的保障。同时还有村民受雇于合作社,真正实现了“入股拿分红、打工挣劳务”的多种收入形式。

“以前我这个地个别承包出去,也不理想,没有收成。今年,生产队搞了合作社,我也入了14亩土地的股份,我又在合作社里打工,负责土地的灌溉,现在玉米长势也可以,估计今年收成比原来强多呢。”红柳沟镇李窑村村民李桂存说道。

目前,300亩玉米的长势喜人,合作社的村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丰收季的来临。常年“靠天吃饭”的窘迫,让他们无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李窑村村集体经济产业的雏形渐显,除了村民们的齐心共进、企业的大力驰援,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全力助推,让李窑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IMG_256

下一步,定边县红柳沟镇将扩大土地的流转面积,改进作物品种,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供稿:定边县红柳沟镇)

责编:刘朋涛

编辑:鄢雨晴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