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诗篇中的小城鄜州,月光皎洁、风光秀美。在时代的变迁中,富县勇立绿色发展潮头,勾勒出一幅天蓝水清土沃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富县牢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深切嘱托,积极探索扬尘污染治理出路,聚焦黄土高原地区大气治理普遍存在问题,结合县域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聚力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重污染天气应对、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监督执法等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以前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出趟门回来感觉鼻腔的尘土都变多了。”鄜城社区居民刘先生表示。而如今的鄜州,尘土飞扬、烟尘弥漫的景象都已消逝,俨然一幅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崭新画面,俯瞰全域生机勃发,万物“争奇斗艳”。2022年,富县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6天,与2019年相比,整整多出63天。
生态环境跨越式的改变,离不开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老百姓是环境变好的第一见证人,现在生态环境系统推出了‘生态延安’APP,方便大家随时随地查看环境空气质量,还开通了环境投诉版块,鼓励群众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贡献自己的力量。”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富县分局局长杨海荣表示。
秉持“大环保”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联动相关部门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对建筑工地、餐饮行业、加油站、汽修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执法检查,严查大气污染违法行为,倒逼企业主动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
截至2022年底,387家餐饮企业已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4家加油(气)站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及防渗改造。实施燃煤锅炉拆改和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136台,建成区气化率达98%以上。开展秸秆还田、堆肥等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一系列治污举措真正把天变“蓝”了、把气变“清”了,蓝天白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富县以行践诺,坚持生态环保要求,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作为发力点,完成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申号水库规范化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延能化污水零排放设施投运等工作。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问题排口14个。62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一系列源头治理措施,稳步推进北洛河(富县段)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近几年,富县集中力量解决城区污水管网问题,通过实施污水管网延伸、修复及雨污分流等项目,改变了雨污合流及污水收集管网老化的状况,实现了雨水污水“各行其道”。目前,沙梁、茶坊等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已完成,南教场雨污分流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短板,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已不再是书本课题,而是真真切切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做的大事。富县直罗镇胡家坡就打造了生态农业的“新范本”,该村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以稻护鱼、鸭(鱼)养稻的生态循环系统为主,让鸭、鱼、稻共生,以“昂扬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
富县始终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保持排查力度不减,紧盯隐患整改不放。深入推进油煤气综合整治、耕地污染源头管控、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重点任务,完成“一住两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处、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核查和自然生态详查点位核查28个,建成投运固废、医废处置项目2个,28辆危险废物和废水废渣运输车辆安装定位监控设备,32个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全部与市级信息化管理平台联网。
锚定“三个年”工作任务不松劲,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富县还创新推出“一企一承诺、一企一方案”管理模式,针对油煤气开采企业特点和治理差异,开展“线上线下”并行的帮扶指导,坚持“力度”与“温度”并存,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土壤污染问题隐藏深、治理难,强化农业生产管理是必然选择。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方案,普及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废弃农膜清理回收等环保措施,不断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效避免了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切实发挥苹果种植土地资源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坚决打赢”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富县实现了“绿色蝶变”。前路漫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富县将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上用心用情用力,以“务实担当”作为标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用优美生态环境回应群众关切,奋力谱写富县绿色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宋曦航)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