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石泉县:以项目为笔 勾勒蚕桑富民新“丝”路

蚕桑产业既是石泉县传承千年的“金字招牌”,更是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近年来,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以资金撬动、科技赋能、融合赋新,推动传统蚕桑向高效、智能、多元跃升,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项目赋能,基地建设焕新颜。

秉持“项目为王”理念,抢抓中省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集中投向桑园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引进、智能养蚕机械装备升级等关键环节。近年来,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专项、巩固衔接等项目,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蚕桑)产业园,打造蚕桑产业重点镇6个、重点村20个、22个蚕桑专业合作社、新建20个现代化规模养蚕工厂、24个工厂化小蚕共育示范点、家庭农场20户,使蚕桑产业基地旧貌换新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IMG_256

项目驱动,服务升级“加速度”。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构建“科技+信息+组织”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一是科技服务到田头。建立“科级领导包片+技术干部联镇”服务机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院校专家组成蚕桑技术团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将桑树高效栽培、蚕病综合防治、蚕茧优质高产等关键技术投入蚕桑生产一线,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二是信息服务零距离。上线运行“蚕桑产业大数据平台”“蚕辅通”移动服务终端,联通气象、土壤、病虫害等12类关键数据,发布手机技术服务短信30期,制作技术讲座“微视频”7期,为蚕农提供精准化的政策指导、技术咨询、灾害预警等线上服务;三是组织服务全链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镇村协调”发展模式,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全链条合作模式,深化县镇村户“四级联动”组织生产模式,坚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议评收购,构建了茧丝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的利益紧密联结发展共同体。

IMG_256

项目引领,产业融合惠民生。

借势国宝“鎏金铜蚕”出土地文化影响力,深挖蚕桑资源潜力,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11个,拓展“蚕桑+”融合发展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农民群众镶嵌到产业链上实现增收。以文旅融合提升品牌价值,拓展文化溯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桑葚采摘、亲子研学等多种文旅业态,建成鎏金铜蚕出土地和博物馆等游客打卡地,每年举行“开蚕门”四季村晚、农民丰收节、桑果采摘节等文化活动,举办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和鎏金铜蚕系列文旅活动,让“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成为石泉的闪亮名片。全县桑旅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

IMG_256

在项目建设的有力推动下,石泉蚕桑产业正朝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做优做强”的思路发展,巩固拓展“数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聚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书写产业振兴推动县域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下一步,石泉县蚕桑中心将持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朱 沙)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