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

旬阳市金寨镇:民生提质增福祉 镇域面貌换新颜

“十四五”以来,旬阳市金寨镇通过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完善民生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乡村面貌与居民生活品质,逐步展现出镇强村美、宜居宜业的新面貌。

记者在金寨镇寨河社区看到,这里的改变已深入居民日常。孩子们走入家门口宽敞明亮的新建学校,午后的菜园兼具花园的景致,农家小院整洁美观。社区作为展示全镇形象的“门户”,率先实现了从“整洁”向“美丽”的跃升。

沿金寨镇主干公路行进,沿途风景如画。色彩明快的中小学建筑、路边摇曳的金色银杏相映成趣。村内屋舍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与周边山水和谐共生。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庭院内精心打理的小花园与整个村庄的“大景区”风貌相得益彰,形成步移景异的多层次景观。

IMG_258

农家小院一角

“原来我门前是个大坑,像个垃圾场。后来我整治了菜园和庭院,修了鱼塘、葡萄架,安了吊椅,铺了菜园。现在环境好太多了!以前出门到处是垃圾、杂物堆,厕所、粪棚杂乱无章。如今环境大变样,外面回来的人都惊讶地说认不出这里了。”寨河社区七组村民刘志春说。

五年来,金寨镇紧紧围绕“除、净、美、业、和”五字要诀,全域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50户,创建“五美庭院”示范户50余户,所辖10个村(社区)全面实现“村村有保洁、户户有垃圾桶”。依托寨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建生态护岸2公里,成功绘就“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IMG_259

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的改善勾勒出乡村的秀丽轮廓,而扎实的民生工程则为这幅画卷注入了温暖的烟火气与蓬勃生命力。新建的“便民桥”飞架两岸,连通了村落,也连通了生计与希望;半山腰上,红白相间、充满朝气的新建小学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新近开业的商贸服务中心内,综合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为集镇及周边村民提供“一站式”购物便利,从生鲜果蔬到智能家电,从儿童玩具到老年保健品,一应俱全。村民们悠闲选购,收银台前偶现的长队,成为乡村迈向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金寨镇的美丽蝶变,是环境重塑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这座秦巴山间的乡镇,正稳步将人居环境的“风景”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前景”。如今,校园里孩子们的蓬勃朝气、超市里的欢声笑语、庭院里的闲适惬意,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金寨镇将继续执生态之笔,绘发展长卷,奋力谱写宜居宜业新篇章,共同描绘民生幸福的温暖答卷。

金寨镇:富硒产业“多点开花” 多元发展激活振兴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金寨镇立足富硒资源禀赋,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以产业链延伸为重点,积极构建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谭家院社区的白芨育苗基地,连片药田绿意盎然,长势喜人。被誉为“金疙瘩”的珍贵中药材白芨,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金寨镇产业转型的生动缩影。基地充分利用适中海拔、充沛光照与富硒土壤等自然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与标准化管理,为白芨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田间,管护人员正有序进行精细化作业,确保药材品质与产量。

IMG_260

白芨育苗基地

谭家院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冯中安介绍,近年来,社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利用400余亩林地和园地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双重机制,有效将村民手中的“沉睡资产”转化为持续增收的“活水源头”。在生产高峰期,基地日均用工超过50人,切实解决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问题。

IMG_261

白芨生长旺盛

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金寨镇富硒特色产业振兴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拐枣产业加工区也呈现出繁忙景象。洁净宽敞的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经过筛选、烘干、粉碎、配比及无菌封装等多道工序,原本普通的拐枣果实,逐步转型为市场受欢迎的健康代用茶产品。

“如今在家门口的工厂就业,实现了挣钱与顾家两不误,每年还能额外增加数千元工资收入,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内包车间工人冯中花表示。

这份“家门口”的踏实感与幸福感,源于当地特色产业的持续壮大。以拐枣为核心的健康饮品成功打开市场,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与民生福祉。目前,金寨镇拐枣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年产量超过100万斤。依托标准化加工车间,开发出系列产品10余种,初步形成从种植、研发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IMG_263

拐枣产品

“企业研发的拐枣代用茶系列产品市场反响良好,目前已接到订单超二十万杯,预计可消化鲜果约两百吨,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旬阳市拐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陈顺立说,该产业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建立起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

特色产业项目的“多点开花”,为金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镇已形成以五味子、玄参等道地药材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体系,以拐枣、粮油为代表的富硒食品加工产业体系。有效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的方向迈进。

金寨镇镇长李涛表示,金寨镇将紧密围绕市委“双提双优五争先”目标,落实“提升生态颜值、做实价值转化”要求,抓工业提质增效。积极对接“外出能人”“返乡能人”“本土能人”,形成“招引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同时,聚焦三产融合发展,依托电商孵化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中心,推动粮油、烟草、拐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并积极发展特色民宿、生态农庄等新业态,促进乡村游、康养游等多元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更有幸福感的和美乡村。

专访:金寨镇党委书记任兴兵

当前,金寨镇正紧紧围绕“双进双优秀”这一目标,聚焦关键领域、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

一是聚焦产业融合,提升质量效益。坚持传统产业提质与新兴产业培育双向发力,加快推进拐枣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新社区工厂扩能、吉家坡田园综合体提质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从“单一布局”向“多元融合”转型,持续增强镇域经济实力。

二是聚焦乡村建设,擦亮振兴底色。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纵深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抓好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重点,打造大金河“五美庭院”示范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金寨。

三是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幸福指数。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教育提质、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民生工程,加快完善集镇商贸服务配套,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镇群众。

四是聚焦治理创新,维护安全稳定。深化总结完善“四位一体”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持续推动“三双”治理模式落地生根,织密基层网格,畅通便民渠道,涵养文明乡风,用好“五子工作法”,开展“五个群众”行动,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

五是聚焦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巩固“全国基层治理示范镇”创建成果,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行党员精准分类管理,深化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实际成效,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来源:今日旬阳)

责编:张颖

编辑:刘凡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时代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时代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