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云雾山镇,19万亩林海郁郁葱葱。山林间,淫羊藿舒展着深绿的叶片,黄精苗顶破泥土悄然生长,蜜蜂在花丛间穿梭,嗡嗡声不绝于耳。这座森林覆盖率超85%的山镇,正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新路。如今,一幅“林上有景、林下有金”的生态富民画卷,正在秦巴腹地徐徐铺展。
规划引航,绘就发展新蓝图
云雾山镇坚持规划先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镇党委政府立足“魔芋、中药材、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科学布局“一体两翼”发展框架:以官田村、铜钱峡、银杏坝为核心建设魔芋产业园,云阳、南沟等村发展淫羊藿、猪苓等中药材种植,秋树坝、双河村推进林下养殖,形成全域联动发展态势。通过整合衔接资金、苏陕协作等渠道,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完善产业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成魔芋园区4500亩、中药材基地3500亩,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过去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如今林下种药材、养蜂,亩均收益翻了好几倍。”云阳村党支部书记陈为保感慨道。
科技助力,激活产业新动能
针对技术短板,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专家团队+本土能手”服务体系。市农科院专家驻点指导,成功培育抗病性强、效益高的“安魔128”魔芋新品种,并推广盆栽魔芋,实现“一亩地、多茬收”。官田村返乡能人曾旭兵牵头成立合作社,与市农科院联合攻关,将魔芋种植面积从几亩扩展至3500亩,带动80余户农户增收。“以前种玉米,一亩年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改种魔芋,一亩年收入就突破5000元。”曾旭兵的实践印证了科技赋能的成效。同时,全镇组建中药材、林下魔芋等技术服务队4支,年均开展技术指导1200余次,培育科技示范户50余户,推动产业质效持续提升。
利益连心,织密共富保障网
云雾山镇创新“市场主体+集体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模式,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云阳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流转林地1200亩发展淫羊藿种植,带动村民稳定增收。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多元方式,全镇年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发放劳务报酬30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蝶变。“合作社负责技术销售,我们只管种,年底还有分红,心里踏实!”村民张显德的话语里,满是增收后的喜悦与底气。
政策护航,筑牢发展压舱石
镇党委政府成立林下经济发展专班,建立“四包”责任机制:主要领导包片、联村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工作队包户,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功招引云岭兴兴养殖等30余家企业入驻,总投资超500万元;并积极争取惠企资金300余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逐步构建起“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盛夏的山风裹挟着草木芬芳,拂过云雾山镇生机盎然的山林。在这里,“林上有景、林下有金”的故事正不断续写——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繁荣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曾经的莽莽青山化作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托起山区群众的美好生活,更为秦巴山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生动的“云雾山样本”。(蔡兆桢)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