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党支部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发展“五新”果园为重点,苹果产业迈上新台阶,村集体经济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出“十有十无”基层治理新模式,依托这一模式,不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自治筑基础,打造乡村善治新样板。村党支部坚持将村民自治作为推动乡村善治的前提条件。一是建强组织保障体系。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四会”为纽带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通过离任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协商方式,探索形成了果业服务、基建施工、女子调解、养老关爱、“和美”评选、教育奖励、生活共享、便民代办、红白事节俭、“好婆媳”评选的“十个有”做法,取得了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农房隐患、无经济诈骗行为、无滋事打架现象、无垃圾乱堆乱放、无集体资产失管弃管、无薄养厚葬不尽赡养义务、无攀比成风铺张浪费、无缠访闹访的实际成效,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二是深化多元自治服务。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村民议事会,将村务、财务向群众及时公开,并就村集体各项事务开放讨论,形成了“大事村民共商,小事‘两委’决策”的好做法;在每年8月份开展新生激励活动,通过发放奖金资助的方式,在减轻群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激励重视子女教育和培养,形成了爱学重教的浓厚氛围,其中今年为8名大一、高一新生资助1.8万元;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寒暑假组织返乡在读大学生开设假期“爱心托管班”,为全村20余名中小学生义务辅导,破解了假期学生“看护难”“辅导难”问题,并解放了学生家长,使其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三是优化特殊群体服务。针对子女常年外出务工的高龄老人,依托幸福互助院开展“助餐”活动;同时,每逢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由村干部牵头实施“三访(电话访、上门访、邻居访)”“三问(问心情、问健康、问生活)”“三帮(帮洗、帮扫、帮买)”服务,构建起“流动子女”养老关爱服务机制。

法治强保障,织密乡村稳定防护网。村党支部持续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确保全村平安和谐稳定。一是积极开展普法行动。坚持运用“枫桥经验”,依托“党支部+巷道长+群众”网格化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平安村庄”创建、“两说一联”普法工作,今年共邀请镇司法所、法院、联村法官到村普法宣传4次;通过设点咨询服务,解答法律问题,发放防范电信诈骗、扫黑除恶、《民法典》等资料,群众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用法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强化矛盾排查化解。建立“支部定期研判+网格员日常巡查+群众主动上报”的矛盾排查机制,每周入户走访了解邻里地界、家庭纠纷等潜在问题,向村“两委”及时汇报研判,做到抓早抓小,提前介入纠纷、快速化解矛盾。今年已通过该机制现场化解苹果销售合同纠纷、群众地界纠纷5起,有力保障了全村平安稳定。三是注重法治人才培养。聚焦“普法、懂法、用法”目标,不断加强“法律明白人”培养,通过参加镇级培训、线上学习和定期旁听隆坊法庭庭审的方式,学习调解经验,共培养“法律明白人”4名;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女子调解队伍人熟、事熟的优势,在法律法规宣传、村民诉求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该村连续三年无上访事件发生。


德治铸灵魂,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一是党员带头践初心。该村5名村“两委”成员带头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10名无职党员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岗”,积极为群众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决了群众果业技术不足、医保不会缴纳等问题,以“零距离”服务让文明理念落地生根。二是完善机制提素养。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机制,从村民中推选4名声望高、处事公的离任村干部、老党员担任“四会”会长,主动参与乡村事务监督与民风引导,先后化解邻里纠纷、制止家庭矛盾4起;同时明确红白喜事嫡亲、朋亲份子钱上限,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让节俭务实、和睦友爱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三是选树典型做示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思路,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评选活动,全村累计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1户,“和美庭院”43户,“好婆婆、好媳妇”3户,营造了“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乡村和美”的浓厚氛围,该村处处呈现出乡村善治的美丽图景。(供稿:黄陵县隆坊镇党委)
责编:刘朋涛
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