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高桥村,沿途核桃树结满硕果,新硬化产业路干净通畅,田地里庄稼茁壮成长,新建成“口袋公园”鲜花盛开,新落成乡村民宿开业在即,林下魔芋园区长势喜人,桶栽天麻技术稳步推广……一幅和美乡村的绚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谈起高桥村的巨大变化,村民们对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纷纷称他们为新时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强党建夯实发展根基
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高桥村为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定点帮扶单位,下辖7个村民小组444户1450人,共有党员39名,是江口回族镇规模较大的村之一。2023年6月,时任省临潼康复医院党委书记的张旭华主动请缨,奔赴高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驻村工作队始终秉持“敢为、善为、有为”的信念,与村“两委”班子携手并肩,以初心扎根基层、用使命诠释担当、凭真情服务群众。
乡村发展关键在支部。为解决党支部创先进位、阵地功能优化、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驻村工作队积极支持党支部班子优化调整。通过广泛摸排与动员,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高桥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在制度落实方面,严格执行“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以及“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积极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争先进位活动,争取近万元党建经费,引进“学组先锋”智慧党建教育平台,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党员视野,促进知识活学活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学回来”,参加各类党建培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对党员干部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造更优秀的党员队伍和更坚强的党支部班子。2024年,在宁陕县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中,高桥村党支部由三类成功进位二类,并力争2025年进位一类党支部。
“通过张书记的鼓励,我进入高桥村支委工作,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学习培训和日常交流,个人党建业务素质得到很大提升。现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对履职尽责和推动高桥村发展充满信心。”高桥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圣辉由衷地感慨。
兴产业拓展振兴之路
高桥村土地资源优越,现有耕地2238.09亩,是富硒林业园区核心区,核桃建园面积达5000余亩。林果、猪苓、天麻种植以及牛羊养殖一直是全村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大力支持下,高桥村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核桃科管示范园”“林下魔芋产业园”“中药材示范基地”三大园区建设,牛、羊、中蜂养殖,核桃、板栗、天麻、猪苓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在畜牧业发展上,2023年8月,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县级中央扶持集体经济资金和苏陕协作经费,协调落实150万元项目资金,历时8个月建成了1000余平方米的高桥肉牛养殖场。通过招商引资,村企联合运营模式,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路子。
2024年8月,满载鲜食甜糯玉米的车辆驶入省政府机关大院,在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助力下,这些玉米销售一空。在此次尝试中,通过村集体负责收购包装、农户负责生产加工、工作队负责联系销售模式,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在鲜食甜糯玉米收获后,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引进企业,利用新技术规模化种植天麻,建成天麻种植基地。通过联农带农、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机制,实现了种植技术突破和产值提升。数据显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23年的13094元/人增加至2024年的16900元/人,村集体经济收益也从2023年的28.32万元提升到2024年的36.50万元,分红惠及369户1213人。
2023年12月,紧随宁陕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号召,驻村工作队积极宣讲政策,帮助争取民宿贷,鼓励发展乡村民宿。经过一年的建设,今年5月全村首家“凡尘清院”民宿示范点开业运营,为高桥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拉开了序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发展起来了,农副产品不愁卖,群众收入有保障,村集体经济有收益,日子自然越过越好,也为将来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村民刘现庄说。
惠民生雕琢幸福生活
药王坪组的灌溉渠是全村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承担着230亩良田的灌溉重任。然而,它多年来多次遭山洪冲击,渠道多处损毁,无法正常发挥抗旱功能,灌溉渠的加固修复成为群众关切、村党支部关心的、驻村工作队操心的头等大事。经过反复汇报和多方协调,驻村工作队争取到县农林水局10万元支持经费。2025年4月灌溉渠修复项目顺利实施并建成投用。当干旱已久的玉米地迎来潺潺活水时,村民们激动不已。
2023年9月,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安家坪组群众对建设过水桥的需求十分迫切。现有的铁索便民桥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车辆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掌握情况后,驻村工作队迅速与村“两委会”进行研判,深入解读相关政策。张旭华多次向省、市、县发改部门汇报,成功争取到300万元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衔接资金,用于新建1座过水桥和3条产业路。与此同时,在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的支持下,两年间,全村150盏路灯完成更换,新增100个垃圾桶,建成2处垃圾分类投放示范点。这些民生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过水桥修好了,生产生活方便多了,产业发展也更有前景。灌溉渠修复后,农田灌溉不愁了,今年的收成有保障了。村干部时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了心坎里,大家都赞不绝口。”村民杨恩善这样语重深长地说。
2025年5月,高桥村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展现出乡村发展的崭新风貌,也让“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倾真情诠释为民担当
在入户调研时,张旭华发现,由于常年劳作,许多60岁以上的群众患有腰腿颈肩痛等疾病,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他及时联系原空军451医院康复科专家到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活动当天,40余名群众接受了治疗,在专家的现场诊疗和后续跟踪随诊下,不少人的病情得到缓解和康复。
大屋组的高忠平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今年42岁的高忠平,家中有四口人,妻子在西安务工,女儿和儿子分别就读于高中和小学。2019年,一场车祸让他生活不能自理,心情极度低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驻村期间,高忠平成为张旭华包抓的“连心户”,张旭华走访入户的第一站就是他家。当时的高忠平语言表达模糊不清,生活沟通只能靠手势比划,让人看了十分心疼。了解情况后,张旭华首先关心高忠平是否被纳入监测对象,落实低保政策。此后,他多次入户与高忠平倾心交谈,陪着他慢慢练习行走,指导各种活动姿势,还通过微信推送康复疗法,逐步驱散了高忠平心中的阴霾,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在张旭华的不懈鼓励下,高忠平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行动能力逐渐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也能断断续续地表达想法,还学会了用微信发送信息。
“张书记到我家一来,高忠平的心情就好一大截,对我们家的关心帮助太大了。而且盼望多年的长坪拐产业路也硬化了,收庄稼、买生活用品、卖农副产品都方便多了,真是帮了我们老百姓的大忙!”高忠平父亲高庆云竖起拇指这样说。
自2012年起,13年间,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先后派出10人驻高桥村开展帮扶工作,累计协调解决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通过落实各项帮扶政策,高桥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治理和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为民造福的初心、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锐气以及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在未来大江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规划引领下,在帮扶单位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倾力帮扶下,在宁陕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高桥村必将迎来又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春天。(王培旭 刘长兵)
责编:张颖
编辑:时雨